麻辣烫的商业化、连锁化、个性化之路
从80年代末到现在,麻辣烫先后经历商业化、连锁化、个性化三个发展阶段。随着消费的升级,为适应年轻一代的消费理念,赋予麻辣烫新的色彩,让麻辣烫焕发出新的生机,助推麻辣烫迅速成长为中国第一小吃。
早期的商业化,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末,麻辣烫开始出现在四川各城市的街头。90年代中期,麻辣烫迎来了第一轮繁荣期,出现某个街道集中卖麻辣烫的场景。四川孕育了麻辣烫,为麻辣烫走向市场化提供了一个舞台,奠定麻辣烫初始的商业模板。
进入连锁化时期,东北成为麻辣烫的重镇。东北人对麻辣烫的改造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产品上,丰富麻辣烫的食材,加强麻辣烫的综合性,让麻辣烫的食用场景发生根本性变化。二是经营上,东北的麻辣烫追求去异存同,让麻辣烫每个细节更易模仿,为规模化扩张打下了基础。
目前,麻辣烫进入个性化阶段。近几年,麻辣烫行业迎来了一股新势力,被称为新派麻辣烫。新派麻辣烫的特点,一是服务的消费群体聚焦于80后、90后;二是麻辣烫的消费场景,更加时尚化、个性化;三是更加重视品牌的打造,给顾客一个清晰的认知;四是产品的诉求走向营养健康,满足消费者吃好、吃饱、吃的健康多元化需求。
小产品凭什么成为大品类?
麻辣烫的升级首先归根于产品的创新,打造一款更具特色化的麻辣烫,才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在传统麻辣烫时代,杨国福麻辣烫以产品核心,采用三十多种中草药,并加入牛奶,打造出可以喝的汤。作为新派麻辣烫代表的禾小树,采用一锅一煮的新式烹饪工艺,避免因多次蒸煮产生有毒物质,让汤变得更加好喝。麻辣烫原本是产品门槛低的行业,由于在汤上持续下功夫,提高竞争门槛,在小吃产品中独树一帜。
长期以来,麻辣烫的消费人群都是模糊、泛泛的,缺少精确的定义,导致在服务上的千篇一律,影响了产品的创新。对消费人群做了重新定位,让消费者对麻辣烫有了新的认知。麻辣烫门店已经不在是简单的就餐地方,变成集休闲、娱乐、社交为一体的多功能性场所。由于麻辣烫对人群的精准捕捉,在差异化产品、个性化就餐空间的辅助下,挖掘出了麻辣烫潜在的消费空间。
新派麻辣烫之所以新,关键在于赋予麻辣烫品牌魔力。美冒是一个主打女性消费的麻辣烫品牌,从店内装饰、桌椅灯具再到用餐细节彰显出“少女心”。虽然麻辣烫市场不断在扩张,由于一些独具特色的麻辣烫品牌悄然升起,并没有让消费者陷入选择的误区,反而让消费者在选择上更加理性。
O2O兴起推动传统行业迎来一场巨大的变革。麻辣烫作为典型的传统行业,借助O2O打通线上、线下,走向渠道的互联网化,降低运营成本杨国福冲击“麻辣烫第一股”,改造线上线下的服务场景。麻辣烫企业借助互联网,完成数字化改造,搭建电商平台,清晰掌握从排单、预定、支付、评论等一系列数据,提升运营效率,制定精准的营销方案。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看出麻辣烫成为“小吃之王”的四大轨迹:根据时代的需求,持续不断的产品创新;通过消费人群的细分,重新定义麻辣烫的商业价值,延伸麻辣烫店面的服务边界;重视麻辣烫的品牌打造,建立麻辣烫与消费者的触点,引领麻辣烫新消费需求;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的管理、运营能力,为麻辣烫行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麻辣烫:老江湖面临新挑战
短期内,许多消费者对麻辣烫固有认识很难打破,这些认识包括麻辣烫路边摊的印象,行业脏乱差,营养价值低等。这些认识,阻碍从业者对产品的创新,制约麻辣烫的品牌升级。当麻辣烫出现负面新闻时,固有认识加快外界对麻辣烫否认,放大麻辣烫负面一面,让消费者失去客观的判断。
麻辣烫在中国遍地开花,规模化背后的质量风险难以避免。麻辣烫有个特性,几乎所有食材都可以成为麻辣烫,这更加加大麻辣烫的饮食风险。麻辣烫还有食后风险,有些麻辣烫存在重复应用的情形,不但没有提升麻辣烫的营养价值,反而触发麻辣烫的健康危机。我们一心想办法提升麻辣烫的营养价值,却往往忽略背后带来的健康风险。品质管控是麻辣烫企业一直不能松懈的工作杨国福冲击“麻辣烫第一股”,必须当成日常经营中的第一要务。
传统的麻辣烫企业遭遇新派麻辣烫企业的挑战,其品牌的老化、模糊,流失了一些消费者。新派麻辣烫企业的品牌认知度,还需要接受市场检验。市场上一时涌现出一批新派麻辣烫企业,市场的热度退去后,消费者忠诚度还要打问号。传统的麻辣烫企业在品牌打造上,需要挖掘出新的亮点;新派麻辣烫企业需要强化已有品牌定位,防止被短时的规模诱惑,失去了在市场上的差异化优势。
随着麻辣烫企业从区域走向国内,甚至走向国际,这对他们提出管理上新挑战。加盟店的增多,团队的扩大,产品的同质化,迫使总部考虑如何通过管理上的创新,激励措施,技术授权,店面设计的统一等,保持单店业绩的稳定。麻辣烫已经走过野蛮成长的阶段,那些有远见的企业,重视加强内功的修炼、供应链建设,真正摆脱小作坊式的管理思维,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
破解麻辣烫转型升级的新办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