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1.课程名称:气象学与气候学
2.学分:3
3.学时:48
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5.任课老师:谢云
6.课程简介:大气圈是自然地理研究对象——地球表层或自然地理环境最活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圈层构成的气候系统及其形成的气候和气候变化,是决定地球表层基本特征与过程的基础。本课程主要介绍大气圈基本性质、运动规律和天气现象等气象学基础,及其长期综合作用所形成的全球气候及地域分异、地球气候演变与气候变化等。主要内容包括:大气圈组成与特征、地球辐射平衡与热量、大气中的水分与主要天气现象、大气运动与大气环流、气候系统与全球气候、地球气候演化与气候变化等。本课程内容可为进一步学习其他自然地理过程,理解人地关系等奠定基础,适合自然地理专业及地理学和环境学相关专业学生选修。
7.考核方式:考试(闭卷)
8.所需教材/参考教材:周淑贞,张如一,张超. 气象学与气候学. 1997,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师解读
受访者:谢云老师 采访者:魏妍儿
Q1:请问老师希望学生们通过这门课程学到什么?
A1:最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气候基础理论,因为气候是其他地理要素和地理环境的基础和背景。二是为了学好气候,要打好基础,即气象学基础。气象学基础的核心是:弄清大气基本情况、运动、及形成的各式各样的天气系统。掌握了这个基础,就能理解气候是怎么形成的?有着什么样的特征?为什么它还会变化?
Q2:老师看来本课程的难点重点在于?
A2:课程的重点在课程后期,即气候形成和气候特征及其类型和分布,但这些内容不难。难点是为了掌握气候,需要理解前面大气运动及其在全球的标记,即大气环流,包括平均状态,以及每天的差异和变化,这就是天气系统所决定的天气。例如,我们看天气预报。今天天气怎么样,就是靠天气系统控制的,受大气环流的控制。这些天气的长期综合形成了一个地方的气候。由于大气运动及其形成的天气发生在我们看不见的空气,并发生在三维空间。不同地方有差异,高低空有差异,又有联系,缺乏空间想象力,就难以理解,因此大气运动与天气系统是学习难点。
Q3:对于同学们修读这门课程的建议?包括平时上课的学习建议,还有期末考试的复习建议。
A3:两个建议,一是不能只听课堂的老师讲课气候学与气象学,一定要自己看书。而且不能光看课本上的知识,要多看相关教材。因为课程前面部分的气象学是属于大气科学的,包括内容多,仅靠上课的课时不够,如果有兴趣,要加深理解,建议大家看一看大气科学相关的书。哪怕是没有完全看懂,也比不看强。二是突出重点,我们学习的重点是气候,如果你的兴趣在于地理,而非大气,就不能以为学的这点气象学就能预报天气了。预报天气是大气科学的内容,需要学习一系列相关课程。因此,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兴趣,突出重点。为此,要把握住宏观框架:结合前面谈到的重点,能将前面所学的大气运动、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等的基础,与后面的气候形成、特征和分布等联系起来。所以自己要把每一章所了解到的知识,每一章之间有什么关系,能用一条主线串起来,进行承上启下的总结。
Q4:您应该已经上过很多年这门课程了,您对课堂和学生的期待是什么?
A4:这个课是地理学的基础,从最开始七七年恢复高考就一直开设。那时这个课程讲授一年,慢慢缩减到现在的半年。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这门课程难度较大,因为有很多物理方面的推理性内容。由于课时越来越少,难以讲全讲深,就要求同学们加强自学,学习过程中,要做到提纲挈领气候学与气象学,纲举目张。尤其要多带着问题学。经常问自己为什么会是这样?多问为什么,甚至觉得书上说的不对、敢于去质疑。这样会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我的期望就是同学们把这个基础打好,然后再去学地理环境的其他部分。比如植物地理、土壤地理、区域地理等,就相对容易理解得多。因为气候决定了土壤的形成、植物的生长、以及整个地理环境基本特征,如我国南方北方的差别、东部西部的差异等,核心还是气候的差异。
Q5:如果用一句话来做课程介绍,或者说课程“广告”,您希望是什么台词?
A5:第一个是:气候是决定地理环境的基础,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地理环境,必须学好气象学与气候学。第二是:气象学与气候学是一个讲科学推理的学科,为了训练你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应该学习气象学与气候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