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沃克环流 近年来厄尔尼诺对中国天气气候影响研究成果的简要汇集

    2年前 | admin | 219次围观

    厄尔尼诺现象虽发生在距离我国比较遥远的东太平洋,并不对我国的天气气候产生强烈的直接影响,但它仍然会通过大气环流的变化来影响中国,所以不少气象学家认为,厄尔尼诺的出现与否是影响中国天气气候异常的一个强信号。 不过,我国的天气气候变化还要受其因素的影响,不应简单地把任何气候异常都归结为受厄尔尼诺的影响,也不能说厄尔尼诺发生后必然对中国气候产生某种特定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西太平洋海温偏低,西太平洋副高势力强。

    以下是近年来有关厄尔尼诺对中国天气气候影响研究成果的简要汇集。

    1

    暖冬

    冬季,亚洲大陆受强大的西伯利亚冷高压控制,而海洋上相对暖和得多,气压相对较低,空气从高压部分流到低压部分,从大陆流向海洋,因而我国大部盛行来自高纬度的西北气流,常有寒潮和冷空气天气过境,气候寒冷而干燥。冬季风的强弱是导致我国冬季冷暖的直接原因。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发生年的冬季,东亚极锋锋区位置往往较常年偏北,冷空气活动也偏北、偏弱,而南方暖气团势力相对较强。据统计,近50年80%的厄尔尼诺年中国出现了暖冬。因此,在厄尔尼诺发生时我国出现暖冬的机率较大。

    2

    干旱和洪涝:长江中下游暴雨成灾

    我国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国家,降水主要集中在西南和东南季风盛行的夏季。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可以深入到内陆地区,产生丰沛的降水。我国东部的雨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向北推移的特点。

    保罗沃克的朋友送给速度与激情的男主角保罗沃克……_科迪沃克与保罗沃克_沃克环流

    一般情况下

    5月,副高的位置偏南,我国雨带维持在华南地区;

    6月中旬到7月,副高向北推移,跳到长江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多雨天气,这就是著名的江淮梅雨;

    7月中旬,副高再次北跳,雨带移到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处于副高控制下,进入伏旱期;8月中旬,副高达到最北的位置,东北、华北、河套进入雨季。

    科迪沃克与保罗沃克_沃克环流_保罗沃克的朋友送给速度与激情的男主角保罗沃克……

    8月下旬副热带高压开始向南撤退,东部地区的雨季相继结束。

    由此可见,副热带高压对我国气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副高在一个地方停留的时间过长或者过短,比常年偏强或者偏弱,都会造成我国东部地区旱涝异常。厄尔尼诺年的夏季,由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升高、哈得来环流加强,导至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增强;但西太平洋海温降低,大气对流活动减弱,却使副高位置偏南。研究表明,西太平洋副高对厄尔尼诺的响应要落后几个月,因而往往厄尔尼诺发生第二年这种相关关系更加显著一些。另外,受环流形势的影响,冷空气活动比较偏南,加之夏季风偏弱,暖湿气流北上势力不强,因此冷暖空气交汇产生的季风雨带也随之偏南,从而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多雨以至发生洪涝,黄河及华北一带少雨并形成干旱。据历史数据统计,近50年来的大多数厄尔尼诺年中国夏季主要雨带都出现在淮河以南地区。比如1969年长江中下游梅雨持续时间较长,6月下旬至7月中旬多次出现大雨或暴雨,发生严重洪涝。1983年夏季,长江流域梅雨强度与1969年相当,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多5成到一倍半。强厄尔尼诺的1997年,夏季主要多雨带出现了长江以南地区,而北方出现了持续高温少雨天气,为50年来最干旱的年份之一。长期干旱使得水资源严重减少,黄河下游发生了累计220多天的断流事件。1998年受到厄尔尼诺的滞后影响,加之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沃克环流,使长江流域发生了本世纪以来仅次于1954年来的特大洪水。此外,研究表明,在厄尔尼诺的秋冬季,我国东部容易出现北少南多的降水分布型。即北方大部地区降水比常年偏少,南方大部地区降水比常年偏多。

    3

    东北冷夏

    统计表明,在厄尔尼诺年的夏季,我国东北地区冷空气活动势力往往加强,导至我国东北夏季气温异常偏低,形成低温冷害,造成粮食减产。1951年以来,东北地区曾多次出现夏季低温冷害,特别是1954、1957、1969、1972、1976等均为范围较大的严重低温冷害年,除了1954年为拉尼娜事件外,其余都是厄尔尼诺年。不过,厄尔尼诺和东北冷夏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比如厄尔尼诺极强的1997年,东北夏季反而异常偏高,说明厄尔尼诺可能并不是东北冷夏的唯一影响因素。

    4

    热带风暴偏少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是全球热带水域上生成热带气旋最多、发展最强的地区,我国也是受热带气旋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热带风暴伴随着狂风暴雨常常给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但是在我国南方伏旱季节,它又是南方降水的重要来源。

    沃克环流_科迪沃克与保罗沃克_保罗沃克的朋友送给速度与激情的男主角保罗沃克……

    图片来自新华社 王永卓绘制

    西北太平洋大部分热带气旋都是热带辐合带的低云或者云团发展起来的,而在厄尔尼诺年赤道东太平洋变暖时,热带西北太平洋则变冷,大气稳定度增加,不利于积云对流在热带太平洋地区的发展,热带风暴和台风的数量也就相应的会减少,登陆我国的数量也会比常年偏少。从近50多年的统计情况来看,西北太平洋平均每年有29个热带气旋发展成热带风暴或者台风,其中平均有7个左右在我国沿海登陆。而在大多数厄尔尼诺年,热带风暴和台风有20~26个,登陆数仅为3-5个,比多年平均明显偏少。看来,厄尔尼诺与热带风暴的活动可能确有一定关系。

    科迪沃克与保罗沃克_沃克环流_保罗沃克的朋友送给速度与激情的男主角保罗沃克……

    以上文字和图编辑自中国天气网

    保罗沃克的朋友送给速度与激情的男主角保罗沃克……_科迪沃克与保罗沃克_沃克环流

    5

    沃克环流

    它是赤道海洋表面因水温的东西面差异而产生的一种纬圈热力环流。

    保罗沃克的朋友送给速度与激情的男主角保罗沃克……_科迪沃克与保罗沃克_沃克环流

    英国气象学家沃克在20世纪20年代发现,赤道太平洋水温分布是西高东低,西边的印尼与澳洲东部沿岸一带,因海温高气压低而有旺盛上升气流,气流升至高空转向东与西方。东太平洋海温低气压高,向东流的气流在中至东太平洋的广大高气压区内向下沉降,到达海面再转向西,成为东南信风。这是热带太平洋上空大气循环的主要动力之一。在正常情况下较干燥的空气在东太平洋较冷的洋面上下沉,然后沿赤道向西运动,成为赤道信风的一部分,当信风到达西太平洋时,受到较暖洋面的影响而上升再向东运行,如此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环流。这就是沃克环流沃克环流的上升支和热带太平洋西部暴雨频繁、台风活跃和云层厚密有关。至于东边远处的沉降支则为该区带来干燥晴朗的天气。沃克环流的强弱变化是判断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重要依据(如下图所示)。

    保罗沃克的朋友送给速度与激情的男主角保罗沃克……_沃克环流_科迪沃克与保罗沃克

    沃克环流减弱时,海洋温度分布发生巨大变化,大气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中、东太平洋气压随着海温的上升而下降,西太平洋气压随着海温的下降而上升,热带太平洋两侧气压变小,导致赤道东风减弱和向东撤退,同时,随着西太平洋暖水区向东移动,沃克环流的上升支和下沉支的位置也发生偏移,对流活动的中心移至中太平洋上空,中、东太平洋上升气流大大加强,降水显著增加;而西太平洋上升气流明显减弱,变成少雨区,形成大范围干旱。也就形成了厄尔尼诺现象。(如下图所示)。

    保罗沃克的朋友送给速度与激情的男主角保罗沃克……_科迪沃克与保罗沃克_沃克环流

    沃克环流增强时沃克环流,东太平洋会变得更冷,赤道西太平洋海温可能会进一步升高,东西太平洋气压差也进一步增大,西太平洋也会更多雨,而东太平洋则更加少雨。这时候拉尼娜现象也就发生了。

    国际上沃克环流增强和减弱的标准:连续3个月以上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赤道海域的月均温高于平均值0.5℃以上,也就是一次厄尔尼诺现象。如果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的表层海水温度连续6个月比平时低0.5℃,也就是拉尼娜现象。

    沃克环流的增强和减弱仍然是当代科学之谜。一般有两种说法:

    一是自然因素。赤道信风、地球自转、地热运动等都可能与其有关。

    二是人为因素。即人类活动加剧气候变暖,也是赤道暖事件剧增的可能原因之一。

    沃克环流的增强和减弱规律:大约每隔3至7年沃克环流便会减弱一次,也就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活动期通常延续一年以上,其间还间隔的出现沃克环流增强的现象,也就是拉尼娜现象。

    沃克环流减弱时,也就是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时候对我国的影响主要表现有:

    (1)夏季主雨带偏南,北方大部少雨干旱。

    (2)长江中下游雨季大多推迟。

    (3)秋季我国东部降水南多北少,易使北方夏秋连旱。

    (4)全国大部冬暖夏凉。

    (5)登陆我国台风偏少。除了上述一般规律外,也有一些例外情况。因为制约我国天气气候的因素很多,如大气环流、季风变化、陆地热状况、北极冰雪分布、洋流变化乃至太阳活动等。

    沃克环流增强时也就是发生拉尼娜现象的时候对我国的影响基本相反:

    (1)热带气旋增多,即在西北太平洋生成和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增多。

    (2)我国东北春夏易出现干旱,气温偏高。

    (3)我国南方易发生干旱,华北洪涝。

    (4)冬季较寒冷,寒潮多发,南方易出现冻雨、风雪。

    来源|中国气象频道、中国气象网等 地理蹊整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