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第一课时
01
设计思路
课程标准要求
1.7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目标
1.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通过贴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把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过程。
2.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让学生从实例中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并形成节约水资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3.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水循环规律的理解,并运用所学原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地球上水体的类型、水的存在形式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过程
教学难点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过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
贴图活动、模拟实验、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
02
教学设计展示与教学流程
【情景导入】
播放视频并展示材料:2021年7月20日,河南郑州遭遇了“千年一遇”特大暴雨,20日16~17时,一小时降雨量201.9mm,超过中国陆地小时降雨量极值。从17日20时到20日20时,三天总降雨量为617.1mm,而郑州平均全年降雨量只有640.8mm。这意味着,这三天下了以往一年的量。这次特大暴雨造成了严重的城市内涝问题,全省757.9万人受灾,因灾死亡56人、失踪5人。
思考:①造成河南郑州城市内涝的原因是什么?②如何打破城市“逢雨必涝”的窘境?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导入新课:让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运用水循环的知识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新课教学】
(一)认识水的组成,树立节水意识
宇航员在太空远眺地球,发现地球是一颗蓝色的星球,这是因为地球上约71%的表面都覆盖着水,因此地球也被称为水的行星。PPT展示不同状态的水的图片,提问:地球上的水共有几种形态?通常分布在哪些地方?
学生:地球上的水共有三种形态,分别为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水。固态水主要分布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以冰川的形式存在,液态水分布在河流、湖泊和海洋中,气态水主要分布在大气中。
PPT展示水的三种状态,并指出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多,分布次广,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存在。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地球上的水体可以分为海洋水、大气水和陆地水。
【小组讨论】:分析水体组成饼图,小组讨论,思考:
① 各类水体中,哪类比重最大?淡水比重多少?淡水的主体是什么?
② 目前,人们直接利用于生产生活的淡水主要有哪些?
(PPT展示答案)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分析饼图的能力。
【动画展示】假设我们把全球的水看成一桶水,那么液态淡水仅有这样小小一勺,其中能被人们利用的液态淡水只剩下小小一滴了。看完这个动画你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节水意识,利于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转承】各类水体并不是相互独立的水循环示意图动画,各类水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那么不同水体之间如何实现相互转化?我们尝试通过一个模拟实验来寻找答案。
(二)观察模拟实验,理解水循环原理
【水循环模拟实验】
1、现场进行模拟实验,并对实验各环节进行简要说明。
2、根据实验提问:
①说出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②指出该实验模拟出的水循环的环节和未能模拟的水循环环节;
③导管中的水珠是如何形成的?
④通过模拟实验,你认为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来自于哪里?从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能否到达陆地?通过什么环节?海洋的水是否会持续减少?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利用实验器材,将自然界的现象抽象出来,进行模拟实验的思维能力。通过对模拟实验结果的观察,回答一系列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并总结水循环的原理,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过程。
【观看微课、完成贴图】
1、播放水循环微课,独立完成以下思考题:
①水循环过程中有哪几个主要环节?
②水循环的动力来自于哪里?
③从空间范围来看,图中有哪几种水循环,它们分别发生在哪里?对陆地水有何意义?
(PPT展示答案)
1、邀请两位学生上台完成水循环示意图贴图任务。
设计意图:微课视频帮助学生梳理、把握重要知识点,而贴图任务主要是检验学生的对重难点的学习效果。
【教师总结】
1、水循环有五个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和径流;
2、水循环涉及四个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3、水循环有三种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
4、水循环的驱动力是太阳辐射和地球重力;
【头脑风暴】
1、从水循环的角度辨析古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句诗的正误,并进行改写。
2、水循环可以促进水资源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那么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PPT展示答案)
设计意图:将水循环与生活联系起来,运用所学去解释生活中常出现的误解。
(二)理论联系实际,人为影响水循环
【小组讨论】
主题: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并探讨哪些人类活动对水循环中的哪些环节产生了影响?
活动要求:①人人参与,各抒己见;②记录仔细,形成报告;③派代表展示成果;
活动时长:3分钟
设计意图:该活动有利于学生将地理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而小组讨论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展示图片,教师讲解与总结】
1、展示图片,举例讲解实际生活中哪些人类活动改变或影响了水循环的过程。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
②修建鱼鳞坑:增加下渗,涵养水源、固定表土,保土、保水、保肥。
③人工降雨:影响大气降水。
④开采地下水:影响地下径流、地下空洞、地面沉降或塌方。
⑤城市路面硬化:减少下渗,增加地表径流。
⑥植树种草:影响径流、蒸腾、下渗等。
2、教师总结
(二)运用课堂所学,解决最初的问题
【转承】回到课堂伊始留下的那两个问题,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请你从水循环的角度思考水循环示意图动画,造成河南郑州城市内涝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打破城市“逢雨必涝”的窘境?
【学生回答与总结】
1、原因:①夏季多暴雨,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②地势低洼,地表径流排水不畅;③路面硬化,导致下渗作用减小,地表径流增多;
2、措施:增加下渗,增加对地表径流的拦蓄——打造“海绵城市”
3、海绵城市的理念: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地球上的水的组成、水循环的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并尝试初步运用水循环的原理解释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那么水循环的意义以及与水循环相关的洪涝灾害的防治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设计
03
课件展示
供稿:任荣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