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是一场春雨过后,她猛地从地里冒出来了,那鲜红的宛若杨梅大小、草莓形状的果儿,携着嫩绿的叶,带着细柔的茎,静静地匍匐在山坡、草丛、道旁、田边,瞬间占据了我们的眼。而我们的目光还没来得及被捂热,也就是一阵春风吹过吧,春天的花儿还没开完呢,她又突然消失了,不知去了哪儿,不知怎样消失的,她盛开过的那片土地上,竟没有留下她的一丝踪迹,好像她从来没有来过。
我常常暗自揣度,这是不是跟她名字中的“蛇”有关啊,仿佛蛇一般,要么盘曲安静,淡然而立,要么宛转迅猛,难见影迹。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对“蛇”作的字面解释就是:“蛇字,古文象其有宛转盘曲之形。”蛇是确实经常出没于蛇莓生长地、光顾蛇莓的。有一年春天,我发现在一个蛇莓生长过的小土坡上,赫然露出一个小洞,洞口边微微弯曲着伸出来的,是一小截蛇蜕。我吓得连忙后退,幸亏当时四周没有蛇。蛇蜕,是蛇退下的壳,又名蛇壳、龙退、龙子衣、弓皮,“蜕音脱,又音退,退脱之义也。”蛇莓的果实和叶子上,还常常会留有蛇爬行过或舔食时残留下的唾液或分泌物,那唾液或分泌物一般是白白的、带着泡沫、看起来黏糊糊的,常常在日照的作用下,闪出一种特殊的光,有几分骇人。
蛇莓和蛇,果然有着密切关联啊。也许,在长久的厮守与磨合中,蛇莓与蛇之间早就滋生了相同的个性。难怪她的称呼除了蛇莓之外,还有蛇泡、蛇葡萄、蛇枕头、蛇残莓、蛇果藤、蛇蛋果、蛇婆等,全都荡漾着纯朴而绵长的情感,蛇莓犹如蛇的温柔乡,好似与蛇生出了缱绻的情感。据说,中国民间爱情传说《白蛇传》中是蛇精的白素贞,就很爱吃蛇莓。哪怕千年等一回,在凡间遇上真爱许仙,不惜化成人形,成为凡人许仙的白娘子,她也依然会在蛇莓熟透漫山遍野的时候,寻去那里,与蛇莓相拥相吻,收蛇莓入心入腹。那一年等一回的相见,也是令白娘子满心期待、满怀欢喜的。据传,民间之所以有人觉得蛇莓是野生植物、可以当作水果一样来食用,也或多或少跟白娘子吃蛇莓的传说有关。当时,人们看到的是白娘子人形,不知道她是蛇,一个婀娜多姿的女子把蛇莓吃得这么热火朝天,也着实容易让人以为蛇莓是美味可食的,蛇莓可食就在民间慢慢流传开来了。
实际上,蛇莓肯定是人类不能直接食用的,其原因不仅仅是蛇莓的口感并不好,有些酸涩和粗糙,也不仅仅是如元代医药学家吴瑞说的:“人不啖之,恐有蛇残也。”而是作为蔷薇科蛇莓属植物,蛇莓的全草是大寒、甘、酸、有毒的,在中国历代医家陆续汇集而成的医药学著作《名医别录》中,蛇莓被列为下品。大量食用蛇莓,会出现头晕、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如果不及时抢救,会危及生命。脾胃虚弱和过敏体质的人,更加应该远离蛇莓,否则中毒的几率更大。蛇莓那表面凹凸不平的果实还容易沾染各种病菌、寄生虫等,很难清洗干净,感染致命病菌也会中毒。
世间之事,并不是人们看到的那么简单。貌美如花的白娘子和艳丽可爱的蛇莓相依相偎徜徉在春意盎然之时的画面,只适合欣赏陶醉,不适合盲目效仿。南朝宋齐梁时期医药学家陶弘景也早就说过:“蛇莓园野多有之。子赤色极似莓子,而不堪啖,亦无以此为药者。”不过,蛇莓也不是不能入药,虽然,她是下品,但是,下品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可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蛇莓的茎、叶、根、果实都可以入药,鲜品和干品都行,只要严格炮制、恰当使用,就可将蛇莓清热凉血、解毒消肿、活血散瘀、收敛止血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洗净用清水煎煮内服,可以治疗热病惊痫、咽喉肿痛、咳嗽吐血、黄疸性肝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月经过多、肿瘤等疾病;洗净捣烂和着汁液外敷或阴干研成粉末撒布,可以杀灭孑孓及蝇蛆,治疗蛇虫咬伤、腮腺炎、带状疱疹、湿疹、疔疮痈肿等。
这么多的药用价值啊。透过这些价值,我们终于发现,治疗毒蛇咬伤这一项最为亮眼,它让蛇莓与蛇之间,散发出簇新的意味,衍生了独特的魅力。可以成为蛇的美食,也可以成为蛇毒的克星,这是多么奇妙的相爱相杀。蛇莓,这样精致小巧的植物,是怎样一个神奇的存在啊。
恍惚中,我忆起了蛇莓一个不常用的名字:蛇不见。历经等待、缠绵、美味、防毒、治毒之后,蛇莓与蛇之间,是蛇不见了?还是蛇莓不见了?抑或是蛇莓与蛇互不相见了呢?原来,终究是一场空啊。
当然,被称为“蛇不见”的还有鸢尾科鸢尾属植物鸢尾,味苦、性寒的鸢尾和蛇莓的功效有相似之处,可以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也可以主治毒蛇咬伤、痈肿疮毒等。只是,蛇莓被唤为蛇不见,更能直抵我们的内心深处,触发隐秘的柔软与温情。因为,蛇莓与蛇,分明是相爱的。爱,总是令人感动。
也许,有一种相爱,必须和相杀牵手,才能一起相伴走天涯。那么,这样的爱,是更加深厚的,还是更显凉薄的呢?
我不知道。
我只能选择在春暖花开的时候,等待蛇莓,让她在我的眼中,飘然而来,悄然而去。就像看见传说中白娘子仙气袭人的笑脸,你只能记在心间,不能深拥怀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