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遂平县的乡村公路上,凉风习习。午休过后,村民们三三两两,或坐在公路边乘凉,或聚在村头闲谈。只有收粮站里,红蓝条纹塑料棚布下来不及运走的小麦堆,和田间地头半人高的玉米,印证着6月的繁忙。
这座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的小县城有103万亩土地。在这个季节,车子驶离县城后,就能看到连片的、绿油油的玉米地。而就在两个月前,土地里还是金黄色的麦穗。
今年麦收,河南遭遇10年来最严重的“烂场雨”(指麦收期间的连阴雨),麦子发芽、品质下降,从而导致小麦收购价的降低。豫南的驻马店市、南阳市等地尤其受损严重。
近期,“小麦遭‘烂场雨’减产(保险)每亩赔20元”的话题引发关注。遂平县的农户们对此并不感兴趣,如今,地里的玉米正是生长期,他们更期盼一场大雨的降临。
多数农户告诉九派新闻,他们没有为庄稼购买保险的习惯。比起没有确定性的保险赔付,“俺们种庄稼的人,都是靠天吃饭”,一位农户说。
遂平县农户6月种下的玉米,已经长至半人高。图/九派新闻陈冬艳
【1】给庄稼买保险
20日下午,艳阳高照,遂平县石寨铺镇一村庄的街道旁,农户聚在树荫下打牌。一扇红墙上,牌匾上写着“xxx险遂平县石寨铺镇农业保险xx村服务点”,红墙两侧商铺的大门紧闭。
有农户介绍,这是某保险公司在村里的代办点,但大多数时候,这里并没有人。“没有业务,人在这干啥。”一位姓刘的农户说。在石寨铺,被询问是否给庄稼买了保险时,大部分农户的答案是否定的。
而偶有一两位买了农业保险的农户,被问及今年小麦的损失是否获得赔付时,农户李先生说,“应该赔了吧。”他只是看到有人在短视频平台讨论农业保险赔付的问题,并没有去查银行账户,“没有所谓,反正也赔不了多少钱。”
李先生家种了30多亩小麦。往年,每亩地能收获约1200斤小麦,今年减产至每亩1000斤。同时,今年的麦种、化肥,以及收割机租赁费,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据李先生推算,“每亩地得损失200到300块钱。”
遂平县多位农户也向九派新闻证实,受阴雨天气的影响,小麦发芽后导致品质下降,往年每斤约1.2元的收购价也跌至了0.7元上下,部分农户只能卖到每斤0.5元的价格。直到近期,小麦的价格才回升至1.2元左右,但大部分农户的小麦已经出售完毕。
李先生的小麦保险是在业务员挨家挨户上门推销时买的。前些年在郑州打工时,他的工友受伤后获得了保险的赔付,这给李先生留下了对保险理赔的良好印象。所以去年听到业务员介绍时,他很快以7元每亩的价格为自己的小麦购买了保险。
6月初,意识到小麦的收成受损,即将种下玉米的李先生又主动联系保险公司的业务员,以每亩11元的价格购买了玉米的保险。但直到6月中旬,李先生都没有等到上门为小麦做核实理赔的业务员。看到驻马店市西平县有人每亩小麦只获赔20元的新闻后,李先生表示,“以后不会给庄稼买保险了”。
针对小麦的保险理赔问题,中华联合财险工作人员曾对海报新闻回应称,赔偿标准是300元/亩,根据当地农业部门测产数据,减产达20%的符合起赔标准。
但有农户告诉九派新闻,即使获得了赔付,衡量和理赔的程序也并不透明。去年,河南信阳的张先生以每亩7.5元的价格,为自己200亩的小麦购买了小麦完全成本保险。今年,受灾的小麦每亩获得12元的赔付。钱是直接达打到账户里的河南小麦怎么了,张先生表示,自己没有签过字,他并不清楚保险公司是如何衡量和理赔的。
张先生的小麦完全成本保险保单。受访者供图
【2】“农民只能靠天吃饭”
九派新闻实地走访发现,无论是散户还是种粮大户,遂平县多数农户对于农业保险的理赔效果并不看好。相比之下,他们更期待这一年风调雨顺。
和兴镇50岁的胡先生是庄上的种粮大户。2022年夏季开始,他承包了200亩地,种玉米和冬小麦。今年6月,是他承包土地后收的第一茬小麦。
即使管理着数量庞大的土地,胡先生也没有给自己的小麦买农业保险,因为“我们这小麦很少有收成不好的时候”。66岁的于女士和丈夫一起耕种了20亩小麦,她记得,上次收麦期遇上连绵的阴雨天,已经是1996年的事了。
“农民只能靠天吃饭”,胡先生和于女士都这么说。20日,遂平县气温在33℃,阳光刺眼。气象局发布的预警信息显示,河南将迎来强对流天气,驻马店部分县市有中雨,局部大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
胡先生和于女士都期待着这场大雨的来临。说话间,他多次打开手机天气预报,上下滑动、刷新。当天天气预报显示:遂平县,中雨。胡显示抬头往屋外看去,一片晴空。除了中午飘下的几滴雨,村子已经近半个月没有见过雨了。
遂平县每年种两茬庄稼,每年6月至10月,地里长的是挺拔的玉米杆杆。10月到次年6月,小麦是主要农作物。
今年4月至5月,遂平县雨水充沛,小麦长势喜人。“今年的庄稼肯定好”,大部分农户都是这么想的。但是,到了5月底,本该放晴的天空却还是被阴雨笼罩着。“下了整整一周的雨”,胡国军说河南小麦怎么了,5月底和6月初是遂平县收麦的时期。
阴雨还没停下,地头的小麦开始冒出新芽,“到地里一看,一片麦都冒着青色的嫩芽。”胡国军坐不住了,6月2日,他通过朋友租来了镇子附近唯一的大型收割机。地里积着淤泥,害怕机器陷入其中,5米宽的收割机小心翼翼前行,在田间轰轰作响了一整天。
6月初,收了小麦后,农户们马不停蹄地翻地,趁着雨水播下了玉米种子。一个半月过去,乡村公路两边随处可见半人高的玉米。
7月,雨水减少得明显。玉米正是抽条的时候,需要充足的水源。走在田间会发现,有些种得晚些的玉米,没有赶上丰沛的雨水,长得矮小稀疏。庄上屋旁的玉米地已经开裂,有些玉米叶子耷拉着,打着卷。
于秀琴站在家门前的树荫下,指了指天空,“这天啊,就是不该下雨的时候下了,该下雨的时候不下。”但她还是祈祷,“下半年能风调雨顺”。
九派新闻记者 陈冬艳河南驻马店报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