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与环境问题

    2年前 | admin | 178次围观

    第一部分 环境保护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含必修2)

    1.环境问题的表现有哪三类?

    ①环境污染: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声、废热、放射性污染、土壤污染、海洋污染等;

    ②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变暖和臭氧的破坏等;

    ③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

    2.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有哪些?

    (按必修2教材:理论+具体实际)

    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②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③人口压力;

    ④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⑤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按选修6教材)

    ①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原因)

    ②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③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④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3.当代环境问题具有哪些特点?

    ①危害的不可预见性: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

    ②过程的不可逆性:如地面下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已经灭绝的物种等等。

    ③规模的全球性: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问题等。

    4.为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我国唯一必然的选择?

    我国面临着: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严重的资源短缺;③深刻的环境危机。

    5.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基本思想、原则和实施途径分别是什么?

    概念:既满足当代人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内涵:包括三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①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②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③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全面进步。

    原则:①公平性原则;②共同性原则;③持续性原则。

    途径:发展循环经济。

    6. 循环经济的概念、内涵、原则和实施途径分别是什么?

    概念: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注意:物质而非能量!)

    内涵:①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②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③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原则:①资源输入减量化原则;②资源再利用原则;③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原则。

    途径:工业——清洁生产;农业——生态农业。

    7.发展清洁生产的好处有哪些?(清洁生产的核心是从源头削减污染以及对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实施控制)

    环境效益: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大部分污染,可以大大减少末端治理的污染负荷,节省大量环保投入,提高企业防治污染的效果。

    经济效益:能改善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通过循环或重复利用,使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产品。

    社会效益:可以改善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可以促使企业不断改进工艺和设备,改进操作技术和管理方式,改善员工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

    8.农村修建沼气池有哪些好处?

    ①可以解决家庭生活能源问题;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②可以实现秸杆还田,增加优质有机肥,发展绿色、优质农业。③有利于节省劳动力(砍柴)和资金(购买燃料)。④降低了污染,净化了环境。(也可以从三大效益组织答案!)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一、全球变暖问题

    1.导致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的原因有哪些?

    人为因素:①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等温室气体;②毁林等。(主导因素)

    自然因素:太阳活动、火山喷发等(次要、不确定因素)

    2.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①海平面:海平面上升,沿诲低地被淹。

    ②农业: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农作物的产量将减少;

    高纬度的国家,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

    ③水循环过程: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④生态环境:自然植被的地理分布与物种组成可能发生明显变化(慎言减少)。

    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有哪些?——“少排”、“吸收”、“顺应”、“法德”八字

    ①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②增加温室气体吸收:植树造林和采用固碳技术。 ③主动适应: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等。

    ④行政手段:实行直接控制;应用经济手段;鼓励公众参与。

    ⑤技术措施:主要有节能技术、生物能技术、二氧化碳固定技术等。

    ⑥全球合作。

    解题思路:这是措施(对策、方案)类问答题,由于涉及到人,故主要从人类的行为方面去考虑,当然考虑的方面要与该事物有逻辑上的联系。树木能吸收二氧化碳,故人类要不仅要保护森林,而且要植树造林;煤炭作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多,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等作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少,故人类要大力开发清洁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跟生产工艺、技术有关,故人类要提高技术水平,改进生产工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还跟人的思想素质、行为习惯有关,故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是必要的。类似的题目还有水旱灾害的对策、荒漠化的防治措施、城市环境问题的对策、赤潮的防御措施等等。

    另一种思路:所有的措施类问答题均可从管理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技术措施四大措施考虑。

    防治酸雨可行人工收集雷电_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_防治酸雨最根本的途径是

    二、酸雨问题

    1.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①对水体:使江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②对土壤: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降低。

    ③对植物: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

    ④石材、钢材:腐蚀;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

    ⑤对人类:危及人体健康。

    2.酸雨防治措施有哪些?(最根本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清洁能源;

    ②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酸性气体排放;

    ③开展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④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清洁燃燃技术;

    ⑤严格执法,达标排放;

    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⑦加强国际合作;

    ⑧植树造林,农业上培育抗酸雨污染的新品种。

    归纳为:

    管理措施:

    ①制定法律法规,执行严格的排放标准,限制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③加强国际合作。

    技术措施:

    ①新型能源技术:调整能源结构

    ②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③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④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

    ⑤加强大气污染的监测和科学研究,以便及时采取对策

    工程措施:安装回收装置或烟道气脱硫脱氮装置

    生物措施:广种花草树木

    三、臭氧层破坏问题

    1.臭氧层遭破坏的危害有哪些?

    ①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增多);

    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农产品品质下降、破坏森林、影响渔业生产等)

    2.应如何保护臭氧层?

    管理措施:

    ①加强国际协作

    ②制定法律法规,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的排放

    技术措施:

    ③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四、赤潮问题

    1.分析赤潮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

    ①气温较高;

    ②风和日丽;

    ③海水流动缓慢;

    ④较为封闭的海湾。

    (2)人为原因:

    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海洋;

    ②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③沿海滩涂养殖规模的扩大。

    →造成海水富营养化

    2. 赤潮带来危害有哪些?

    ① 藻类异常繁殖,造成海水缺氧,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

    ② 危害人体健康;

    ③ 影响海洋旅游业。

    3.如何防御赤潮灾害?

    管理措施:①严格执法,控制污水入海量;②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工程措施:建污水处理设施。

    技术措施:加强对赤潮的监测和预报。

    生物措施: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五、蓝藻问题

    1.简析太湖水质恶化的原因。

    ①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大量超标排放工业废水

    ②周围地区人口稠密众多,排放大量的生活污水

    ③农业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大量使用

    2.如果你是无锡市市长,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避免蓝藻再度暴发。

    管理措施:

    ①严格执法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对水污染严重的企业实施关停并转,并对其它水污染企业进行达标排放;

    ②加强宣传教育,树立全民环保意识;

    ③推广使用无污染日化产品,如无磷洗衣粉;

    ④制定周密的蓝藻暴发应急预案;

    ⑤寻求太湖流域其他地区的支持(共同行动)等。

    工程措施:

    ①污水处理工程;

    ②清淤、打捞工程;

    ③必要时启动“引江补太”工程,从长江向太湖进行补水。

    生物措施: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减少农业对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依赖。

    技术措施:除藻技术、污水处理技术、生态农业技术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