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叔叔是一个正值壮年的普通白领,虽然属于久坐一族,但是张叔叔平时很注重身体健康。不抽烟不喝酒,上下班都尽量走路以保持每天的运动量。相比于同龄人的大腹便便和啤酒肚来说,张叔叔的体型非常匀称。
而且很多同龄人甚至是更年轻的同事们已经纷纷出现了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病,开始了“药罐子”的生活,张叔叔每年体检的各项指标还算正常范围以内糖尿病的标准值,同事们都说张叔叔这个岁数真是保养得很不错。
然而就在前不久,张叔叔探望一位老朋友时,因为看朋友每天都要自测3次手指血糖,张叔叔对于这个扎手指的血糖仪很是好奇。朋友便提出随手给张叔叔也测一下血糖,张叔叔想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欣然答应了。
谁知几秒钟后,血糖仪上的数字竟然显示为11.6mmol/L,朋友便问张叔叔是什么时候吃的午饭。张叔叔计算了以下,距离上一餐也不过两个半小时而已,朋友便说张叔叔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已经超过正常范围了。
朋友还打趣着说,张叔叔是不是也患上糖尿病了。张叔叔不禁心生疑惑,自己虽然平时不测血糖,但是每次体检或者去医院化验血时,血糖都很正常啊,难道自己真的如朋友所说患上了糖尿病?
张叔叔从朋友那里出来后便径直去了医院,医生告诉张叔叔,随机一次手指血糖偏高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如果张叔叔确实想知道自己是不是糖尿病,可以明天来医院查空腹血糖并做一个糖耐量试验来证实。
张叔叔听后这才放心下来,决定明天测一个空腹血糖再看看情况。
糖尿病作为近些年发病率和检出率快速增高的慢性疾病之一,逐渐表现出老龄化、城市化的特点,城市患者数量大于农村地区,老年患者数量高于青壮年患者,而且糖尿病在超重和肥胖人群中的检出率更高。
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主要依靠五驾马车,分别是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三种方案,辅以教育和定期监测。绝大多数的患者还是以药物治疗为主。
而且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以胰岛功能的慢性衰竭和胰岛素抵抗为主要表现,多数患者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逐渐从胰岛素的相对缺乏进展为胰岛素的绝对缺乏,进展速度和程度不尽相同。
因此,糖尿病是一种需要终身治疗的慢性疾病,随着病程进展,糖代谢紊乱还会带来一系列其他系统的并发症。因此对于糖尿病,医生更推荐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一旦确诊糖尿病就要及时开启合理的治疗方案并长期复查随访以调整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尽可能的延缓疾病进展及并发症的发生。
但是糖尿病是一种糖代谢紊乱的疾病,血液中的糖分来源众多,去路多样,就像是一个天平,一端是糖来源,一端是糖摄入, 天平的两端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一旦出现不平衡,就会造成糖代谢紊乱,出现高血糖或者低血糖。
因此,糖尿病的诊断是一个复杂且严谨的过程,绝不是以某一次的血糖水平异常就能够诊断的。所以像张叔叔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不足以定性为糖尿病。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高血糖和糖尿病到底有什么区别。
一、高血糖和糖尿病的异同
准确的说,高血糖是一种症状或者表现,这个词只是用来形容化验检查显示出来的血糖水平的高低。而糖尿病是一种疾病名称,是一种公认的诊断。
这两者的本质关系在于,糖尿病一定会伴有高血糖的表现,即血糖水平在某些测量时间点异常升高;然而出现某些时间点的血糖水平异常升高不一定是糖尿病。原因就如同上文所说,影响血糖水平的因素复杂多样。
所谓血糖,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葡萄糖作为最容易被吸收的小分子单糖,我们日常膳食中许多大分子碳水化合物如淀粉等,经由消化液的消化分解,最终都会转化为最小单位的葡萄糖形式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中。
实际上,血糖水平在一天24小时之中每一刻都是出于动态变化当中的。人体内有许多能够起到升糖和降糖作用的通路和物质糖尿病的标准值,在它们的作用下,使得血液中的血糖水平处于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波动,供给组织器官使用。
比如我们进食后,食物中的糖分会随着消化过程快速进入到血液中,此时正常健康者的血糖水平也会出现升高,这是胰岛β细胞会加速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促进血液中的糖分进入组织细胞储存。
于是血液中的血糖水平会逐渐下降,回落至餐前水平。当我们在夜间停止进食后,经口进食的糖来源减少,这是升糖激素开始发挥作用,促进细胞中储存的糖分释放到血液中,在糖摄入减少的情况下维持血糖保持在一定的水平。
所以从整体来看,每日血糖水平是一个曲线图形,波谷一般会出现在空腹血糖,波峰通常出现在餐后血糖。临床上为了方便进行糖尿病患者的筛查和血糖的监测,人为的截取了一些关键的时间点,以这些时间点的血糖水平为参考,判断患者的血糖是否正常。
最基本的自测血糖时间点就是空腹和三餐后2小时血糖值,进一步还可以监测空腹、三餐前和三餐后的血糖水平。有些夜间血糖水平波动较大的患者还可以监测睡前和凌晨的血糖值。
在以上这些时间点测量血糖,如果高于正常水平,都可以认为是出现了高血糖。但是糖尿病的患者不一定在所有时间点测量血糖水平都高于正常水平,大部分患者只是在某一个时间点血糖控制不良。
因此,糖尿病的诊断不能够依靠单次血糖数值来进行诊断,这样只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那么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患上了糖尿病呢?
二、糖尿病是如何诊断的
糖尿病的诊断还是围绕血糖水平展开,临床上用于反应血糖水平的常用指标包括随机血糖(RPG)、空腹血糖(FPG)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随机血糖即指一天当中无论患者处于何种状态下的某一随机时间点的血糖,空腹血糖是指至少8小时以上未摄入任何热量的情况下测得的血糖。后者则是指口服75g葡萄糖后在不同时间点测量的血糖值。
这三者之间,后者敏感性更高,准确性更高,是检出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但是可及性相对低,患者必须来到医院进行该实验。前两者假阳性率偏高,敏感性一般,通常需要结合其他指标或条件方可诊断糖尿病,但是可及性较高,患者在家就能自行完成监测。
对于存在明显“三多一少”症状的患者来说,随机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或者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或者口服75g葡萄糖2小时后血糖大于等于11.1,只要满足以上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直接诊断为糖尿病【1】。
但是目前大量数据表明,具有典型糖尿病症状的患者属于少数,大部分患者都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仅有其中的一项症状。因此,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如果发现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的患者,需在不同日复查一次血糖,如果仍然存在异常,则可以确诊【1】。
也可以在同日进行糖耐量试验,如果摄入糖2小时后血糖仍高于11.1mmol/L,则也可以诊断为糖尿病。除此之外,也有研究者认为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也能够反应人群的糖尿病风险【1】。
目前认为,糖化血红蛋白大于等于6.5%具有警示意义,可以糖尿病诊断依据的补充【2】。如果仅有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超过此水平,需合并其他指标以明确诊断;如果该患者同时伴有肥胖超重或糖尿病家族史,会建议患者尽快完成糖尿病筛查。
事实上,相较于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还有很多血糖水平异常但是不满足诊断标准的患者也是大有人在。比如糖耐量试验2h血糖值在7.8-11.1mmol/L或者空腹血糖在6.0-7.1mmol/L的患者,则可以诊断为糖调节受损。
糖调节受损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空腹血糖受损,如后者;另一个是糖耐量受损,如前者。糖调节受损在西方也称为糖尿病前期,就是因为这两种状态虽然没有糖尿病那么严重,但是也提示患者体内的糖调节功能受损,后续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较高。对于这类糖调节受损的患者,也建议进一步行糖耐量试验来明确诊断。
再者,对于正处于急性感染或者创伤等应激状态的病人,不建议在这种情况进行血糖水平的评估。因为此时机体内环境处于相对紊乱的状态,所以此时测得血糖波动情况不能够反应实际血糖情况。
应在应激状态恢复或解除后,患者一般状态平稳后,再复查血糖相关指标以评估糖代谢情况。
三、小结
糖尿病作为发病率最高的慢性疾病之一,正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群的重大健康威胁。糖尿病主要以胰岛素的相对缺乏和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点。
随着病情进展,经过相对长的一段时间后,会最终进展为胰岛素的绝对缺乏。一旦确诊为糖尿病,需要终身进行治疗及随访,为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像张叔叔这样偶然一次测血糖发现血糖水平异常升高的情况其实十分常见,因为机体的血糖水平是处于动态变化中的。由于血糖水平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临床上对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相对严苛,绝不是一次随机血糖就能够简单诊断的疾病。
临床上评估糖代谢的血糖指标非常多,为求不漏诊、不误诊,医生建议最好结合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相关临床症状等多方面指标进行综合评估,以明确诊断。总之,如果出现血糖异常升高的情况,应尽快就诊咨询医生,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DOI:10.3760/115791-25.
[2] 储小宏,丛安丽,吴邦庆,等. HbA1c与OGTT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46(9):982-983. DOI:10.3969/j.issn.1000-1492.2011.09.04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