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帆与杨振宁和杜致礼的合影
时光荏苒,翁帆大学毕业后,经历了结婚和离婚。
离婚后的她选择继续提升自己,报考了研究生,并顺利进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攻读硕士学位。
这个时候,杨振宁夫妇已经相互陪伴了53年,直到2003年,杜致礼的生命走到尽头……
只是没想到,这个时候翁帆阴差阳错地写了一封信给杨振宁,宽慰他要节哀。
或许是两人正同时经历着生命的转折点,那一刻,“感情”如冰雪消融一般,迅速化开,一来二往竟产生了一丝惺惺相惜。
2004年杨振宁罕见露面,杨振宁从国外回来和就约翁帆见了一面,这一面时隔九年。
再见面时杨振宁已82岁,精神饱满,思维敏捷,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翁帆还是如当年一样,知书达理、青春率真。
见面后两人聊得更投缘了,互动也变得多了起来。
两人相约一起去北海旅行,像所有年轻人一样,他们骑着双人自行车,在椰林小道中快乐地穿行。
旅行回来不久后,82岁的杨振宁就在电话里向28岁的翁帆求婚,翁帆笑着答应。
在旁人看来,这简直不可思议。
一个是年老丧偶需要陪伴的孤独老人,一个是想要象牙塔般纯净世界的文艺女青年。
一个是拥有辉煌事业成就的学术泰斗,一个是未经太过世事的女学生。
两人的结合若不是灾难,便是纯粹的天造地设。
在一个采访节目中,主持人问了翁帆一个问题:
“在你加入杨先生的生命之前,他已经有了那么丰富完整的人生,无论是事业的成就还是家庭,还有他跟杜致礼女士长达53年的婚姻,他生命中最辉煌、最重要的成就,都在遇到你之前,你会有遗憾吗?”
翁帆是这么回答的:
“没有参与也许是遗憾,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他用自己丰富的人生沉淀那么多年,我能感觉到他给我的启发。”
在这段忘年恋中,翁帆得到了一个乌托邦的世界,一个中年人生的引路人。
有网友发布了两人在清华校园的住宅:
两人常年生活在清华大学校园中,每天一起吃早餐,傍晚一起牵手散步。
闲暇的日子里,他们一个弹钢琴,一个坐在摇椅里看书。柔和的阳光洒在他们的身上,岁月静好,温馨浪漫。
在“求是奖颁奖典礼”上,杨振宁在讲话最后,说自己发展了一个爱好——剪辑电影,并在现场播放一段视频。
片头“杨翁制片厂精制”的字幕就把现场观众逗乐了,仿佛看到了两个人私底下富有情趣的老夫少妻生活。
年轻的时候,我们都以为爱情是轰轰烈烈杨振宁罕见露面,后来才明白,最好的爱情是相互滋养。
而更难得的是,翁帆的父母支持女儿的决定,“我们完全理解和支持女儿的选择。小帆愿意为杨教授的晚年生活作出牺牲,这是一种美德”。
杨振宁的三个儿女也并未反对,纷纷送上了祝福。
如今杨振宁101岁了,翁帆也45岁了。
可直到现在,还有人在问:这样一段婚姻,值不值?
之前还有传言说:“杨振宁的遗产分割完毕,翁帆没分到一分钱,只获得一套别墅的居住权。真是白瞎了大好青春,亏大发了。”
也有人说:“翁帆很精,早在40岁那一年,就去医院冻了9颗卵子,为自己留好后路……”
事实上杨振宁不缺保姆护工,翁帆照顾他,更多是一种精神上的陪伴。
而这些年不断流传的“翁帆憔悴”新闻,不过是自然衰老,人们对于翁帆的印象,还停留在新闻中28岁的年轻姑娘。
如今46岁的她,在同龄人中,状态仍算得上是年轻。
她曾在《联合报》的报道中,分享自己在杨振宁身上感受过的爱意:
一次是她生病,头晕肚子疼,下不来床,杨振宁到楼下拿了一碗麦片粥喂给她吃;
另一次是旅行期间,杨振宁起床早,怕开灯会吵醒她,自己蜷在卫生间里看书看报。翁帆醒来后很感动,告诉他,“你可以开灯的”。
当两人一同参加饭局应酬时,翁帆难免要替杨振宁进行礼节上的表示,例如敬酒、回酒等,翁帆原本准备喝下去,但她和杨振宁对视了一眼后放下了酒杯。
可以看出,杨振宁在以自己的方式保护她。
在一次闲聊中,杨振宁曾问翁帆最喜欢哪首英文诗,她说自己最喜欢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写的《未选择的路》。
这首诗讲述了诗人处在十字路口时难以抉择的心情,最终诗人选择了一条人迹稀少、布满荆棘的道路。
诗的最后一句是:“我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它改变了我的一生。”
“我想从某个方面讲,我也是选择了一条更加人迹稀少的路,但是这一切就是使得我今天的生活有这么样的不同。”翁帆补充道。
19年过去了,围绕这对忘年恋的争议始终存在,而他们却在这些纷纷扰扰中安稳地过着属于自己的小日子,对他们而言,或许已经足够。
而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都不同,不必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和评价,毕竟他们没有伤害任何人。
正如杨振宁所说:“不管大家今天对我们的婚姻是什么看法,到三四十年以后,一定会认为是一个非常好的罗曼史。”
这一天终会到来。
最后,祝杨振宁健康长寿,祝他们爱情甜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