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微专题】贸易风、马纬度、赤道无风带、赤道辐合带、杀人风——南极下降风、气团、气旋与锋面的空间尺度、遇到大风怎么办
赤道无风带是两道信风相遇的地方,它的位置会随着时间更动。陆地上,它会根据太阳黄道的位置在赤道南北面移动;海面上,受到季节影响的情形不明显,而主要是受到海洋温度变动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时会产生两个赤道无风带,一个在赤道以北,另一个在赤道以南,通常其中一个会较强烈。若此情形发生时,两个区域之间就会发展出一个狭长的高压带。
赤道无风带里蒸发旺盛,有大量降雨,在南北移动的状况下,造成热带地区只有干湿两季的分别,不像高纬地区有寒暖季节的分别。如果赤道无风带滞留某区过久,会造成当地水灾、他地旱灾的灾害发生。
赤道辐合带
热带辐合带是热带地区一种行星尺度的天气系统,是介于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的气流辐合带。在地面气压场上表现为一个低压槽,故又称“赤道槽”。在卫星云图上为一长条近于连续的对流云带,其位置随季节而南北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热带辐合带由于高温高湿、气流辐合上升,利于对流云系发展,多雷阵雨。由于辐合带上经常出现扰动,故有利于热带低压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热带辐合带位置的季节变化,主要是季风辐合带的变化,季风辐合带的季节变化同海陆分布和地形特征都有密切的关系。其位置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其平均位置1月在5°S附近,7月在12—15°N左右。在大洋上移动幅度较小,靠近大陆部分移动幅度较大,如在中国东南沿海到中南半岛的经度上,移动在25°N到10°S之间,幅度达35个纬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热带辐合带1月核7月位置分布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杀人风”——南极下降风
知识归纳:
1.南极下降风成因:由于南极大陆雪面温度低,附近的空气迅速被冷却收缩而变重,密度增大。而覆盖南极大陆的冰盖就像一块中部厚、四周薄的“铁饼”,形成一个中心高原与沿海地区之间的陡坡地形。变重了的冷空气从内陆高处沿斜面急剧下滑,到了沿海地带,因地势骤然下降,使冷气流下滑的速度加大,于是形成了强劲的、速度极快的下降风。
2.南极下降风强劲的原因:南极地区纬度高,冰盖面积大且厚,因为地面辐射冷却导致近地面温度低,密度大;地形以高原为主,中间高,四周低,斜坡多;地面阻力小。
3.南极沿岸下降风的特点:
(1)风向非常稳定。
在冷空气从较高的冰盖下降到沿岸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风的走向就很稳定,从高到低不太发生偏转,到了近岸时,风的走向也只会受到冰川走向的影响,所以它在近岸海域的风向非常稳定。
(2)下降风具有非常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性变化。
这是因为冰盖辐射冷却作用会随着昼夜和季节发生变化。如在夏季(12月至翌年2月)晴天时,中山站的下降风一般在傍晚至夜间开始出现,此时地面观测到的风速随时间逐渐加大,风力短时间内可由静风迅速增加至五六级。天气越晴朗,下降风越强烈。下降风在夜间维持较高的速度,在次日中午之前逐渐减弱,具有显著的日循环特征。
(3)具有明显的局地特点,它常常在某些区域的沿岸附近稳定出现。如我国中山站最为常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气团的尺度
气团:气团的水平范围可达几千公里,垂直高度可达几公里到十几公里,常常从地面伸展到对流层顶。
气团是指气象要素(主要指温度和湿度)水平分布比较均匀并具有一定垂直稳定度的较大空气团。在同一气团中,各地气象要素的重点分布几乎相同,天气现象也大致一样。气团的水平范围可达几千公里,垂直高度可达几公里到十几公里,常常从地面伸展到对流层顶。气团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按气团的热力性质不同,划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第二种是按气团的湿度特征的差异,划分为干气团和湿气团赤道无风带 东北信风带,第三种是按气团的发源地,常分为北冰洋气团、极地气团,热带气团、赤道气团。
冬天里常听到气象预报员说:"由于大陆冷气团南下........",什么是大陆冷气团呢?它是形成于极地的气团,因为高空气流的推动而进入中国大陆,经华中转向东海及太平洋。由于它源于极地,属于冷气团,又因它是由大陆流出来,所以预报员就将这种气团称为"大陆冷气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锋面的尺度
锋面:锋面是个过度带,该过渡带在近地面的宽度只有几十公里,到高层可达到200─400公里。锋的长度一般可有几百公里到几千公里,垂直方向可伸展十多公里。
锋是冷暖气团之间的狭窄、倾斜过渡地带。因为不同气团之间的温度和湿度有相当大的差别,而且这种差别可以扩展到整个对流层,当性质不同的两个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交界面,叫做锋面。锋面与地面相交而成的线,叫做锋线。一般把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所谓锋,也可理解为两种不同性质的气团的交锋。由于锋两侧的气团性质上有很大差异,所以锋附近空气运动活跃,在锋中有强烈的升降运动,气流极不稳定,常造成剧烈的天气变化。因此,锋是重要的天气系统之一。分隔冷、暖两种不同性质气团之间的狭窄的过渡带。这个过渡带自地面向高空冷气团一侧倾斜。过渡带在近地面的宽度只有几十公里,到高层可达到200─400公里。锋的长度一般可有几百公里到几千公里,垂直方向可伸展十多公里。在这一过渡带里温度变化特别大。
锋是三维空间的天气系统。它并不是一个几何面,而是一个不太规则的倾斜面。它的下面是冷空气,上面是暖空气。由于冷空气比暖空气重,因而,它们的交接地带就是一个倾斜的交接地区。这个交接地区靠近暖气团一侧的界面叫锋的上界,靠近冷气团一侧的界面叫锋的下界。上界和下界的水平距离称为锋的宽度。它在近地面层中宽约数十公里,在高层可达200-400公里。而这个宽度与其水平长度相比(长达数百-数千公里)是很小的。因此,人们常把它近似地看成一个面,称为锋面。锋面与空中某一平面相交的区域称为锋区(上界和下界之间的区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气旋的尺度
气旋近似于圆形或椭圆形,大小悬殊。小气旋的水平尺度为几百公里,大的可达三、四千公里。
台风作为一种特殊的强低压系统,其尺度半径一般为几百公里。
气旋(cyclone)是指北(南)半球,大气中水平气流呈逆(顺)时针旋转的大型涡旋。在同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低,又称低压。它在等高面图上表现为闭合等压线所包围的低气压区,在等压面图上表现为闭合等高线所包围的低值区。气旋近似于圆形或椭圆形赤道无风带 东北信风带,大小悬殊。小气旋的水平尺度为几百公里,大的可达三、四千公里。气旋中,天气常发生剧烈的变化,是人们最关心和最早研究的天气系统。通常按气旋形成和活动的主要地区或热力结构进行分类。按地区可分为温带气旋、热带气旋和极地气旋性涡旋等;按热力结构可分为冷性气旋和热低压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台风是一个强大而具破坏力的气旋性漩涡,发展成熟的台风,其底层按辐合气流速度大小分为三个区域:①外圈,又称为大风区。自台风边缘到涡旋区外缘,半径约200-300km,其主要特点是风速向中心急增,风力可达6级以上;②中圈,又称涡旋区。从大风区边缘到台风眼壁,半径约在100km,是台风中对流和风、雨最强烈区域,破坏力最大;③内圈,又称台风眼区。半径约5-30km。多呈圆形,风速迅速减小或静风。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图为【2017·上海文综】下图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试题中的下降风
题组1:(2019·广东高考模拟)南极冰盖表面的剧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层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形成下降风,其风力大,破坏性强。读“南极大陆等高线分布图”,完成下列1〜3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从形成过程分析,下降风现象和常见的大气运动现象相似的是
A.海风 B.陆风
C.山风 D.谷风
2.在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中,下降风最为典型的科考站是
A.长城站 B.昆仑站
C.泰山站 D.中山站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图中下降风典型地区的主导风向以偏东风为主
B.晴朗的白天或多云的夜晚下降风的强度较大
C.研究下降风,对于南极科考的顺利进行有积极意义
D.出现下降风时,近地面大气中会出现逆温现象
【答案与解析】
1.C 由材料可知,下降风是南极冰盖表面的剧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层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层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而形成的,其成因和山风相似。
2.D 中山站位于沿海附近,且图中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下降风最为典型。
3.B 读图并结合所学,图中下降风典型地区的风向以偏东风为主,A正确;晴朗的夜晚下降风的强度更大,B错误,符合题意;研究下降风,对于南极科考的顺利进行有积极意义,C正确;出现下降风时,近地面大气中会出现下冷上热的逆温现象。
题组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降风是指空气受重力作用形成的下坡气流。下降风在南极大陆广泛分布,下图中甲区域下降风尤其强劲,其东侧的特拉诺瓦湾常年存在冰间湖(指达到结冰温度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或较长时间保持无冰或少冰的冰间水域)。下图中白色区域为冰盖(大陆冰川)、冰架(陆地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说明南极洲下降风分布广泛的条件。
(2)分析甲区域下降风强劲的原因。
(3)分析特拉诺瓦湾冬季仍存在冰间湖的原因。
(4)指出南极地区冰间湖对生物的影响。
答案:
(1)纬度高,冰盖面积大、冰层厚(海拔高),(因地面辐射冷却,)近地面大气温度低低、密度大;地形以高原为主,中间高,四周低,斜坡多;冰面阻力小,冷空气在重力作用下易沿斜坡向下流动而形成下降风。
(2)(甲地)下降风主要来自西侧的冰川地区;西侧地区海拔高(冰层厚)、坡度陡,寒冷气流在重力作用下加速向下流动;冰川表层摩擦力(阻力)小;来自冰川谷地的下降风易在此汇集,(受“狭管效应”影响)下降风得以加强。
(3)(特拉诺瓦湾)受南侧冰舌的阻挡,高纬度海冰难以进入海湾;冬季南极大陆出现极夜现象(无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冷却作用增强,气温更低,(形成的)下降风更为强烈;强烈的下降风可将海湾中的海冰不断向东推动,致使冬季海湾大部分地区常处于无冰或少冰状态。
(4)(为鸟类提供了栖息环境,)海鸟可在冰间湖中寻找食物;鲸、海豹等可以上浮到水面进行呼吸等。
题组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拉斯曼丘陵位于南极大陆边缘,主要由五大半岛和128个岛屿组成,面积近40平方千米,是南极大陆为数不多的绿洲之一。其最热月(1月)平均气温为0.53℃,最冷月(9月)平均气温为-16.4℃。受来自大陆冰盖的下降风影响,常年盛行东南风,8级以上大风天数达174天,极大风速为43.6米/秒,但并没有形成风积地貌。图a为拉斯曼丘陵位置示意图,图b为拉斯曼丘陵多年气温统计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描述拉斯曼丘陵气温的季节变化特征。
(2)说明该地9月月均温最低的成因。
(3)分析该地多大风却没有形成风积地貌的原因。
(4)推测拉斯曼丘陵上的植被类型,并说明理由。
答案:
(1)全年气温较低(长冬无夏 );各月均温夏半年变化幅度大,冬半年变化幅度小;极端最高温变化幅度小,极端最低温变化幅度大。
(2)冬半年正午太阳高度角小,日照时间短,有极夜现象;冬半年热量收入持续小于支出,收支平衡时间出现在9月份。
(3)南极大陆大部分地区冰川覆盖,岩石风化物很少;部分风化物冻结在冰川中,难以被风吹起;该地位于沿海,风力大,侵蚀、搬运作用强;大风吹向海洋,搬运物多落入海中。
(4)苔原植被(苔藓、地衣等)。夏(暖)季气温在0〜10℃之间,持续时间短,只能满足苔藓、地衣等生物的生长。
热带辐合带是指从南北两半球来的气流在赤道附近辐合而成的多雨带。下图为某月非洲盛行风向和热带辐合带的位置图。完成下列各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该月份可能是( )
A. 1月 B. 7月 C. 3月 D. 9月
2. 图中虚线框范围内热带辐合带位置较东侧明显偏北的可能原因是( )
A. 地势高气压低
B. 沿岸寒流降温作用
C. 南北气流辐合
D. 阳坡受热增温
【答案】1. A 2. C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风向判断时间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读图,根据图示南亚季风的风向,此时南亚地区盛行东北季风,说明北半球是冬季,该月为1月份,A正确;AB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非洲西侧热带辐合带位置较东侧明显偏北的原因。根据材料信息,热带辐合带是指从南北两半球来的气流在赤道附近辐合而成的多雨带。A、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分析,图中虚线框范围沿岸是几内亚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A错误;B、非洲东部为东非高原,该处地势比东部低,B错误;C、虚线框范围内热带辐合带位置较东侧明显偏北可能原因是阳坡受热增温,C正确;D、图示虚线框范围内地区不受季风影响,D错误。
三圈环流无风带是指无盛行风向,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地区。图示阴影地区为7月无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该地区7月盛行风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关于甲、乙无风带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流垂直运动不同
B. 天气状况基本相同
C. 形成原因相同
D. 气候特征相同
4. 关于丙、丁两地盛行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
A. 丁地盛行风可能影响我国西南地区
B. 丙地盛行风越过赤道,形成东南信风
C. 丁地盛行风强弱与夏威夷高压有关
D. 在丙地盛行风作用下,形成赤道逆流
【答案】3.A 4.A
【解释】
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无风带上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7月份,三圈环流向北移,无风带也随之向北移,结合纬度可知,甲为赤道低气压带,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甲处由于地表接受太阳辐射多,空气受热膨胀,气流上升,多对流雨,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乙处由于动力原因,气流下沉,空气干燥,形成炎热干燥的气候。
第4题,图中丙和丁表示7月盛行风,根据位置可知,丙为东北信风,丁为西南季风。A、C选项,考查西南季风的形成与分布。西南季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此时南亚大陆为印度低压)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南半球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风)共同作用形成的,主要影响南亚、东南亚、我国西南等地区,A正确。B、D选项,考查东北信风的形成及影响。东北信风是空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副热带高压带流向赤道低压带形成的,7月份不可能南移越过赤道。在东北信风的吹拂下,形成风海流北赤道暖流。综合自中学地理研究、老丁侃地理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