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3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
世界精神卫生日又称世界心理健康日,1992年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发起,并经世界卫生组织确定后开始实行。
创设世界精神卫生日旨在提高公众对精神卫生问题的认识,促进对精神疾病进行更公开的讨论,鼓励人们更加重视对精神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如今,随着社会的变化、生活的压力,精神疾病越来越普遍,这不仅出现在成年人身上,儿童青少年出现精神疾病的数字也在逐年上升。
据数据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
可见,不少家庭和儿童青少年都遭受着精神疾病的伤害,但是精神疾病似乎不像其他疾病一样得到人们的重视。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大约有10亿人患有精神疾病,每40秒就有1人死于自杀。然而精神卫生是公共卫生中最被忽视的领域之一。
儿童精神疾病不是小事,不及时治疗不仅影响自我意识和人格的形成,还影响学习和人际交往,严重的可能会造成自残,失去性命。
所以,尽早预防和治疗儿童精神疾病非常重要。
今天,文章将给大家科普一下儿童精神疾病。
据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6~16岁在校学生中,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精神障碍总患病率为17.5%。
其中,流行程度最高的精神障碍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占6.4%、焦虑障碍占4.7%、对立违抗障碍占3.6%、抑郁障碍占3.0%、抽动障碍占2.5%。
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之一,以持续存在的注意不集中和多动、冲动为特征。
我国发病率约为6.26%,这意味着:平均每40个孩子中就有2-3个患有多动症,但就诊率仅10%左右。若无科学干预全球超10亿人有精神疾病,多动症对患儿的影响将持续至成人期,尤其是对学习功能的损害。
②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是一种发病率高、危害大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对没有明确事物的紧张、担忧、害怕、心慌,身体出现恶心、呕吐等等。
一般而言,焦虑障碍很难自愈,在得不到干预的情况下,它通常会持续终生,进而导致生活的幸福感显著降低。更糟糕的是,由于过高焦虑带来的持续性心理压力,会让人更容易产生其他心理问题,如抑郁等等。
③对立违抗障碍
对立违抗性障碍又称违抗性障碍,是一类常在学龄前期出现的,以持久的违抗、敌意、对立、挑衅和破坏行为为基本特征的儿童行为障碍。
是儿童青少年期最常见的行为障碍之一,起病于学龄前期,共患病多,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焦虑性障碍等等全球超10亿人有精神疾病,多持续存在,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④抑郁障碍
世卫组织估算,全球共约3.5亿名抑郁症患者,作为一种常见病,抑郁症已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
通常表现为缺乏自信、记忆力衰退、兴趣衰退、兴趣下降、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少了乐趣、睡眠障碍、食欲不振、消化道症状、四肢无力等,甚至悲观厌世等等。
⑤抽动障碍
在生活中,有时会看到一些儿童有频繁眨眼、缩鼻、努嘴、发声、耸肩、抖腿等等表现,这些可能是抽动症的表现。儿童抽动症以男性居多。
在临床评估中,虽然儿童有抽动症状,但程度较轻,不影响学习、情绪、交流和生活,家长不要过于焦虑,儿童可以不治疗。
但倘若抽动已引起儿童不适,造成学习下降、情绪不稳定,感到自卑,影响同伴交往时,则应当寻求专业帮助接受治疗。
①遗传因素
如果父母或者其他亲属患有多动症、精神分裂症或其他重型精神疾病,那么孩子有很大几率也会患上精神疾病,在一般情况下,血缘越亲发病率就越高。
②精神刺激
在幼年时期,如果遇到亲人离世、受虐待、被霸凌等因素,对孩子的精神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刺激,也会由于打击太大而引起精神疾病。
③生活环境
孩子出生以后,就和他生活的环境密切接触,周围出现的任何事物都会通过感官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并产生相应的情感和行为反应。
如果孩子生存的环境不佳,父母经常吵架或者离开母亲到了陌生的环境,就可能会由于长期受到不良刺激,没有安全感而引起精神疾病。
④长期身患疾病或体虚
长期身患疾病的孩子也容易身患精神疾病,像精神分裂症大多出现在性格内向身体虚弱的人身上,这种性格身体特征的人比其他类型的人更容易患精神疾病。
⑤生理原因
大脑中的多巴胺使人镇静、理性、愉快,如果身体患了某种疾病导致激素分泌紊乱,引起多巴胺分泌失调,也可能会引起精神病。
此外,任何损害大脑的情况,如外伤、中毒、感染、肿痛或脑血管病等都会因损伤大脑而导致精神病的发生。
母亲在怀孕期间如发生感染性疾病,特别是怀孕头三个月内,如受病毒感染,最易导致胎儿脑发育的障碍。
①多陪伴,及时关心和鼓励
日常生活中,每天尽量多腾出点时间与孩子进行良好地沟通,定期积极地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和运动。
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苛求孩子完美等,而应对孩子的成长与表现给予理解、肯定、鼓励和支持。父母要营造轻松、舒适、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到温暖与安全。
②学习相关知识,学会判断
要了解精神方面的知识,一般孩子出现精神问题均会伴有一些症状表现,如饮食、睡眠出现异常,注意力、记忆力、学习状态、社交等方面出现反常等,这些都可能是因为患上了精神疾病,需要家长格外注意。
家长还需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及情绪心理状态。如果孩子的行为明显不符合常态,或者与之前行为有严重的异常,这些都要引起注意,必要时向专业心理老师求助。
③正确的心理辅导
父母要了解孩子真实的心理感受,如果孩子出现不良情绪,要分析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多与孩子沟通,通过多方面地采取策略帮助孩子减轻不良情绪,必要时,可以寻找专业的心理辅导。
此外,家长还可以给孩子多点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增强孩子的精神卫生意识。
④母体保持健康
母亲在怀孕期间要保持健康的身体,如果患病要马上去医院诊治,不要拖延,还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宝宝的健康打好“基础”。
⑤让孩子保持蛋白质、锌和铁摄入量
蛋白质是构成神经细胞的重要成分,而优质蛋白,如蛋类、鱼类、瘦肉等,富含各种氨基酸,可以帮助缓解例如多动症等疾病。
锌和铁对于脑部发育以及维持正常的脑功能是有益的。缺锌和缺铁会使神经介质的反应性受到影响,妨碍智力的发育和行为控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