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综合】我们以后可能看不到《爸爸去哪儿》等明星亲子真人秀了。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日前下发通知,将从节目数量、节目内容、播出时间等方面对真人秀节目进行引导调控,原则上不允许再制作播出明星子女参与的真人秀节目。
这份《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 严格控制未成年人参与真人秀节目,不得借真人秀节目炒作包装明星,也不得在娱乐访谈、娱乐报道等节目中宣传炒作明星子女,防止包装造“星”、一夜成名。
根据该通知,广电总局此举剑指明星炒作、造“星”等现象。随着真人秀对明星吞吐量日益增大,真人秀成为造星工厂,明星身价也直线上升。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综艺节目的一线明星身价几乎都达千万元,电视台和制作公司都称自己是“为明星们打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追求收视和利润,节目做宣传时也会利用明星子女的曝光“博眼球”进行炒作。
一些地方卫视表示,目前已对涉及的节目进行了相应调整,《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明星亲子真人秀将不再制作播出。
儿童成为被消费的对象
在明星亲子类节目中,儿童成为被消费的对象,网络舆论与观众期待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这些儿童也在节目逐渐了解到怎样才会博得关注,怎样才会赢得掌声,其心理也在这一过程中被逐渐异化。
他们从第一次面对摄像机镜头时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到几期过后便知道要穿白西装“耍帅”;3岁的小孩拿着狗尾巴草分发给摄影师,说:“谁给我拍得好,我给谁奖励。”网友还热衷于将节目中的孩子们配成各种“CP”,节目组也给孩子们的亲密举动画面配上心形符号。
专家指出, “限童令”并非要限制“星二代”的未来发展,也并非取消孩子成长的平台,而是为了确保孩子拥有正确的价值引导。“限童令”既是对名人子女的保护,也是对电视机前的儿童的保护。
从事综艺节目投资的叶榕投资创始人黄历表示,从长远来看,真人秀节目“限童令”会对综艺节目起到正确的引导及匡扶作用,也为尚未成年的孩子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真人秀节目在追求高收视率的同时,还应搭载更多价值内容,注入更深远的精神内涵和社会意义。
杜绝包装儿童、一夜成名
“星二代”霸屏让“星爸星妈”看到了“凭子贵”的另一种可能。原本名不见经传的一位参与者,因会带孩子、会做饭的形象深入人心,身价在两个月间飙升近百倍;有的“星二代”与父母一同现身一档综艺节目时,出场费已是父母的总和……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这一市场并投身其中,真人秀节目日渐成为银幕上的新宠。
据统计,2015年,全国卫视频道有100余档综艺节目播出,其广告市场份额也超过百亿元,其中不乏一些儿童真人秀节目。
对于跟风严重的明星亲子真人秀降火的呼声早已不绝于耳。 2015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真人秀节目应注意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尽量减少未成年人参与,对少数有未成年人参与的节目要坚决杜绝商业化、成人化和过度娱乐化的不良倾向以及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现象。”在政策引导下,真人秀节目数量明显减少。
同年9月起实施的新《广告法》也做出明确规定:“不得利用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作为广告代言人”。
总局新闻发言人表示,将通过黄金时段节目备案、各类评奖评优等管理机制进行引导调控,对于优秀的真人秀节目大力扶持,对于缺少价值和意义的真人秀节目加以抑制。
对此,乐正传媒研发咨询总监彭侃认为,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政策一般是针对数量比较多、市场风气不正的节目做出限制。“显然,明星大肆借助真人秀培育星二代并不在鼓励范围内。(王玄/钛媒体编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