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猪需要蛋白质吗 不同阶段猪只的精准营养需求及饲喂(附表格)

    1年前 | admin | 112次围观

    规模猪场精准营养调控是建立在饲料加工精准管理和猪场精准管理基础之上的,在饲料加工环节从原料质量控制、加工管理以及原料和成品的储运,形成了饲料管理系统。对猪群进行阶段划分,每一阶段实行精准管理和营养调控,进而实现猪群的精准管理。依据猪群状态、饲料营养调控,开展科学饲喂,真正实现猪场的精准营养,这也是未来猪场营养探索的方向。

    1.1后备母猪营养及饲喂管理

    后备母猪的培育,旨在合适的体重和日龄条件下,获得正常发情的后备母猪,使之转变成母猪。后备母猪培育过程中,其体重生长与日龄间有着严格的限制,常见的后备母猪生长节点见表1。

    建议后备母猪从40kg后开始选育;其目的为了尽早补充繁殖营养,为后期高产做准备并减少疾病的感染。引进品种后备母猪达到配种的条件通常在210日龄以上,体重135~150kg之间,背膘厚为16~18mm,通常在第二次发情后配种。第一次发情后,后备母猪的饲喂策略需要根据其体况进行调整,以确定是采用自由采食或脉冲式限料。为获取良好的排卵效果,需要进行相应的配方调整,从而尽可能满足后备母猪配种时的体况要求及体组织沉积需求。

    后备母猪的营养需求推荐如下:日粮中猪净能值大于9.87MJ/kg;粗蛋白大于16%;可消化赖氨酸大于0.8%。特别关注配方的原料组成,使用优质膳食纤维和油脂;繁殖需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要足够;配种前15d要进行优饲,日粮能量和氨基酸进行相应的上调,使用优质碳水化合物作为能量来源,提供优质的动物蛋白质。小母猪在第1情期和第2情期之间增加采食量,可提高排卵数,在配种前10~14d,提高新母猪的采食量,保持能量的摄入量,有提高头胎母猪繁殖成绩的效果。

    1.2妊娠母猪精准营养及饲喂管理

    妊娠母猪的营养特点:其对能量和蛋白的需求不高,但是对维生素、矿物质和某些氨基酸的需求远高于其他饲养阶段。初产母猪氨基酸需求高于经产母猪;妊娠后期高于妊娠前期。妊娠后期代谢压力较大,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同时体内毒素蓄积,需要开展精准营养调控。在妊娠后期,维生素、矿物质和某些氨基酸的需求远高于妊娠前期、中期。另外母猪妊娠第70~90d为乳腺快速发育期,需要适当控制能量,否则影响产后泌乳。

    妊娠母猪营养的核心在于使用优质膳食纤维,麸皮虽然容易获得,但是其霉菌污染率高,适口性较差、质量差异较大。目前行业内较为常见的其他优质膳食纤维源主要有魔芋粉、甜菜渣、苹果渣、红枣粉、苜蓿粉、大豆皮等。

    在饲喂方面,妊娠母猪饲养的核心是膘情管理,目的是恢复经产母猪哺乳期母猪体储损耗,使其在产前达到合理的膘情状态。另外,针对不同膘情的空怀母猪或青年母猪,需要采取不同的饲喂策略,通常采用的有步步高饲喂模式和高低高饲喂模式。

    由于对妊娠母猪的培养理念认知程度不足,造成营养及管理粗放,良种母猪的繁殖性能不能有效发挥。精准营养调控模式下,需要对母猪的背膘厚度进行量化评定,从而给出科学的饲喂推荐量,指导饲养员进行操作,才能使优良的母猪发挥出高繁殖性能。妊娠母猪精准营养调控方面,有自动料线的猪场,需要有专人根据品种、胎次和膘情进行饲喂量的调整。

    母猪品系不同,饲喂策略存在差异。对于丹系母猪,妊娠期需要增加饲喂量。初产母猪,使用妊娠后期料比较合适,妊娠期增加饲喂量的同时,临产前一周降低饲喂量,为哺乳期快速恢复采食量做准备。妊娠后期比较科学的饲喂模式是采用大栏饲喂,4~5头一栏,增加运动量。此饲喂模式下,有助于缩短产程,加快母猪产后恢复,同时避免母猪发生产后三联症。利用该模式,生产的仔猪活力较强。

    1.3哺乳母猪营养及饲喂管理

    该阶段的饲喂目标是提高母猪采食量、窝均断奶重;降低母猪哺乳失重,促进断奶后及时发情。提高断奶重能够提高仔猪成活率,缩短育肥猪出栏日龄,降低生产成本。在生产中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仔猪断奶重,最有效的办法是对母猪进行精准营养调控,最大限度提高母猪采食量,提高母猪泌乳能力。

    哺乳母猪营养特点:哺乳母猪面临产后应激,采食恢复,体储动员,生殖修复,泌乳压力等复杂的生理状态,因此对于哺乳料的设计需要从适口性、营养性和功能性方面入手,致力于满足哺乳母猪的采食和营养需求。研究发现,3胎以上混合胎次母猪代谢能13.56MJ/kg,可消化赖氨酸和代谢能比为0.728g/MJ,断奶窝均重效果较好。初产母猪代谢能13.81MJ/kg,可消化赖氨酸和代谢能比为0.693g/MJ,能够获得较好的窝均重。

    饲喂方面,通过增加饲喂次数,使用水拌料,供应充足饮水有助于提高母猪采食,降低哺乳失重。对于初产母猪,在精细饲喂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高头胎母猪饲料营养浓度的方式,降低头胎母猪的体重损失。另外为缓解母猪泌乳压力,可采取部分寄养和提前断奶的方式,减少头胎母猪哺乳失重。

    哺乳期间,需要尽可能提高母猪的能量摄入,若哺乳期间摄入能量受限,母猪的泌乳量下降,体况损失加大,降低断奶窝均重。

    在热应激条件下,母猪日采食量下降至4kg左右,这需要提高饲料能量浓度,增加油脂类的使用,油脂添加量控制在5%~8%。临产前3d添加维生素C 400g/t;葡萄糖5~6kg/t;夏季使用酸化剂1kg/t,有预防热应激的效果。另外,降低母猪妊娠期间的体脂沉积,适当限制饲养,有提高母猪泌乳期采食量的效果。

    1.4空怀母猪精准营养方案

    空怀期持续4~10d时间,即可进入发情并完成配种,也有少量的母猪发生延迟配种现象。在断奶前后3d需要减少饲料供应,补充粗饲料,促使母猪干奶。干奶后母猪食欲旺盛,体力恢复,采用短期优饲的方式,进而促进卵泡发育和排卵。

    初产母猪由于哺乳期间体重损失较大,使得产后不易再发情,需要为体况差的初产母猪提供充足的优质饲料,以促进发情配种,但配种后要立即将饲喂量减少到维持水平。在热应激条件下,补充维生素,有提高母猪受胎率的效果。

    对空怀母猪实施精准营养,能够促进母猪快速发情,降低非生产天数,提高养殖效益。空怀期母猪的饲料特征主要是优质的能量来源,多采用淀粉和糖含量高(葡萄糖,糖蜜)的原料,有助于增加血中胰岛素浓度,进而促进卵泡形成。此外,胰岛素与高浓度黄体酮有关,与胚胎存活率密切相关。空怀母猪推荐净能10.5 MJ/kg以上,粗蛋16%;可消化赖氨酸大于1.0%,使用优质动物蛋白和碳水化合物原料。

    1.5公猪精准营养调控

    公猪在猪场中的作用极为重要,对于后备公猪,需要满足其蛋白和氨基酸需要,但不可使用低蛋白日粮。体重20~50kg阶段的后备公猪,日粮蛋白适宜含量为18%;50kg体重后,蛋白含量16%~17%为宜,赖氨酸含量0.9%。成年公猪需要满足维持、运动和配种需要,同时保持适宜体况。对于频繁使用的公猪,采食量控制在每头2.7~2.9kg/d为宜。公猪配种期间,需要提供适宜的蛋白质每头300~400g/d,日粮赖氨酸含量0.6%~0.8%,根据公猪的工作强度适当调整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矿物质和维生素对于维持公猪性欲、保持精子活力都具有重要作用。钙磷不足或失衡容易造成肢体病,进而导致公猪利用效率下降。硒具有重要的抗氧化作用,同时影响精子生成。锌、铁、铜和锰等元素的适量均衡补充,才能够维持适宜的公猪活力和精液品质。维生素方面,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C在保持精液质量,提高精子受精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6仔猪精准营养

    在乳猪、保育猪阶段(4~21kg),可以进行4阶段饲喂。仔猪阶段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脂肪的消化吸收不充分,需要考虑油脂的添加形式。饲料颗粒的硬度不可太硬,否则影响适口性。教槽料的设计需要与加工工艺相结合,喷油工艺、调质工艺、后熟化工艺以及冷却干燥等相结合,另外根据猪群的状态选用不同的料型,如果猪群整体均匀度好,可采用颗粒料或粉料,如果猪群的整齐度较差,可采用粉 粒进行饲喂,以满足不同仔猪的采食需求和营养需求。

    哺乳仔猪阶段,教槽料的选用需要接近母乳的风味,满足仔猪的口味,随着仔猪长大、竞食、打斗、应激和抗腹泻等,后期饲料的选择需要从营养、抗应激和肠道修复方面满足需要,因此教保料的设计难度较大,教保料的科学使用是保持仔猪快速生长的关键。生产中选用的教保料,需要注意适口性、抗腹泻性和促生长效果,从科学的饲喂管理方面,猪、料、养结合,确保仔猪生长潜力的充分发挥。

    教槽和保育阶段,随着猪的体重增加,粗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中教槽料的蛋白含量以19%~19.5%为宜,保育期饲料蛋白含量以16.5%~17.5%为宜,并且蛋白原料和能量原料选用优质、低抗原性原料。由于该阶段仔猪生长快速,对蛋白和能量的需求较高,选用喷雾血浆和高质量鱼粉,净能含量11.13MJ/kg以上为宜。鱼粉用量6.3%~6.7%,血浆3%~6.5%。

    1.7生长肥育猪精准营养

    生长育肥猪可分为5阶段饲喂,其中生长期3阶段,育肥期2阶段,阶段划分越细,越贴近猪的营养需要,饲料浪费越少。在生长肥育阶段,阉公猪与小母猪的营养需要不同,有条件的猪场,在商品猪达到36kg后,需要按性别分开饲喂,提高经济效益。对生长育肥猪的饲喂管理,关键在于对猪群采食量与猪群遗传潜力的综合平衡。生长育肥期,随体重增加,日粮蛋白含量逐渐降低,按照5阶段划分法,常见的核心营养指标如表2所示。

    生产中需要根据肥猪的膘情,适当调控能量蛋白比例,在有需要的条件下,加入纤维性饲料,但育肥猪日粮中粗纤维不得超过8%。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