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平均降水量775.6毫米775.6/12=64.63每个月份不同啊,青岛7.8月份的降水量多,而冬季和春季的降水量就会很少。春季月初至月20日,计112,占全年的0.7%。因海洋和入海的高压影响,回暖晚,降水少,风速大,累年季均温12.5。历年季均降水量毫米,占年均降水量的20%,前半季仅有59.7毫米,可谓“十年九春旱”,后半季受入海高压影响,南向风频率较多,风速大,湿度小,气候干燥,有“春风裂石柱”之说。夏季,计77天,占全年的1.5%。因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表现为海洋气候,气温较高但无酷暑炎热,累年季均温为24.5。8月份气温最高,日最高气温大于30的日数为0.1天,占全夏季的33.1%。7、8月份因冷暖空气相交,引起大量降水444.8毫米,占全年的7%。6月末7日至12,计91天,占全年的4.9%。气温逐低,降水日少,冷空气开始活跃,但暖湿空气还有一定影响,多雨之秋也间有发生,还可能受台风侵袭。9月下旬或10北来的冷空气逐渐加强,暖湿空气明显减弱。10月上、中旬起,天气渐爽,能见度佳,有“小艳阳”之称。累年季均温12.9,降水量9.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2%。11月中起,冷空气日趋活跃,每旬气温以3之差迅速下降,北风渐多,冬季季风逐步明显增强冬季12月底,计85天,占全年的3.3%。
多西北季风,气候干燥寒累年季均温为-0.8,低于-5的平均日数52.21.4%;低于-10的平均日数为12.95.2%;低于-15的平均日数为0.6水量26.8毫米,最大积雪深度19厘米只能到这一步了,呵呵,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水资源综合规划名词解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的有关文献资料,,把重要的名词概念比较确切地汇集编印出来,供参照。水资源指通过水循环年复一年得以更新的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水资源承载能力指在一定的流域或区域内,其自身的水资源能够持续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包括工业、农业、社会、人民生活等),并维系良好的生态系统的能力。这种承载能力不是无限时,它还有一个前提,就是要在保持可持续发展,也就是保证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的前提下,再去谈经济发展用水。各地的经济发展要根据水资源状况去确定发展什么,发展多大规多快的发展速度。各地需下功夫研究经济用水和生态用水的比例水环境承载能力指的是在一定的水域,其水体能够被继续使用并保持良好生态系统时,所能容纳污水及污染的最大能力。在一些发达国家,要求城市和工业做到零排放,一方面节水,用水量零增另一方面对污水处理做到零排放。有的国家提出水体自净能力的概念,即水环境承载能力等降水量从空中降落水气凝结的露、霜等的总数量。
以mm应化成水的深度。按时段统计有:以降水起止时计算的一次降水量,以一日、一月及一年水量、月降水量及年降水量。由于降水的主要部分是雨或全部是雨,因此降水量叫做降雨量。一股所说某地年降雨量若干毫米,是包括了所有各种形式的降水。流域平均雨又叫面雨量。水文工作中常需推求整个流域面上的平均降雨量。最常用的方法是算术平和垂直平分法(又叫做泰森多边形法),也有用绘制等雨量线图来推求的。蒸发水或冰雪变成水汽的一种物理过程。在水文气象观测中,蒸发是指水分由地表的水面、土壤、植物体逸入空中的自然现象。蒸发的水量以水层深度毫米数计。它是气象、水文的重要因素,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很密蒸发能力指充分供水条件下的陆面蒸发量,可近似用601发器观测的水面蒸发量代替。水面蒸发指水面不断向大气蒸发水分的过程。其蒸发速度,可由蒸发器观测而得。以mm/d计。水面蒸发量是指某一时面蒸发数。例如年水面蒸发量为80mm,6月的水面蒸发量25mm。影响水面蒸发的主要因素有湿度、风速、气温及水体大小等。在同一气象条件下,蒸发器的水面蒸发值大于实际水体(如水库、湖泊等)的水面蒸发值,这是由于蒸本身及其四周的动力和热力条件与天然水体不同所致。
因此,蒸发器的观能作为实际水体的蒸发值。在水利工程上,如计算湖泊、水库蓄水量的水量损失及水稻需水量等都要使用水面蒸发资料。干旱指数指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的比值,是反映气候干湿程度的指标。土壤蒸发指土壤中的水分通过毛细管作用到达土壤表面后的蒸发。影响土壤蒸发的因素有气象因素、土壤含水量、地下水埋藏深度、土壤结构、土壤色泽、下垫面的特性等。通过土壤蒸测定,有助于了解土壤中水分的支出情况植物蒸发又叫蒸腾。指土壤中的水分经由植物体蒸发到大气中去的现象。是物理作用与生理作用合过程。物理作用是指蒸发面的液体扩散过程,生理作用是指植物根系吸水、体内输水和面气孔开放等过程。植物散发主要随植物种类、不同生长阶段而异,在充分供应需水量的情况下,与光照、气温、湿度、风速等有密切关系。应以大面积长时间观测为依据。蒸散发又叫蒸腾蒸发量。地面上植物的叶面散发(蒸腾)与植株间土壤蒸发量之和。也就是灌溉径流由于降水而从流域内地面与地下汇集到河沟,并沿河槽下泄的水流的统称。可分地面径地下径流两种。径流引起江河、湖泊水情的变化,是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的基本要素。表示径流大小的方式有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径流模数等地面径流指降水后除直接蒸发、植物截留、渗入地下、填充洼地外,其余经流域地面汇入河河下泄的水流。
地面径流又由于降水形态的不同,可分为雨洪径流与融雪径流。前者是由降雨形成的,后者是由融雪产生的。它们的性质和形成过程是有所不同当地径流指由当地的降雨或融雪产生的径流。过境河流流入或引入的径流除外。它表征当地产生的可利用的水量,在农田基本建设中应首先充分利用指从本地区以外的来水。例如由过境河流流入的或由外地引进的水,以及由区外高地因降雨产生的滚坡水。在当地水源利用的水量,但在当地水侵,有时造成洪涝灾害,须加以防范地下径流降水到达地面,渗入土壤及岩层成为地下水,然后沿着地层空隙向压力小的方向流动,称为地下径流。地下径流是河流的一种水源。河流的枯季径流,主要由地下径流补给。枯水径流指非汛期的径流。它包括地面水及地下水补给。年、月径流分别指一年或一月内流经河道上指定断面的全部水量。通常用年平均流量、月平均流量表示。研究年、月径流在地区和时间上的变化,可以为灌溉、发电等用水部门提供兴利计算所必径流量在水文上有时指流量,有时指径流总量。即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槽某一断面的径流量。以m3计。将瞬时流量按时间平均,可求得某时段(如一日、一月、一年等)的平均流量日平均流量、月平均流量 、年平均流量 等。在某时段内 通过的总水 量叫做径流 总量,如日径 量、月径流总量、年径流总量 等。
以m3、万m3 多年平均径流量 指多年径流 量的算术平 均值。以m3/s 计。用以总括历 年的径流资 料,估计水资源 ,并可 作为测 量或评定历 年径流变化 、最大径流和 最小径流的 基数。多年平均径 流量也可以 多年平 均径流量转化为流域面 均降水深度,以毫米数计 水文手册上,常以各个流 流域的中心点上,绘出等值线 叫做多年平均径流深度 等值线。 径流深 在某一时段 内通过河流 上指定断面 的径流总量 (W以m3 )除以该断面以上的流域 面积 (F,以km2 )所得的值。它相当于该时段内平均 分布于该面 积上的水深 (R,以mm (mm)径流系数 指同一地区 同一时期内 的径流深度 与形成该时 期径流的降 水量之比。其值介于 之间。在干旱地区 ,径流系数较 小,甚至近于 ,在湿润地区 则较大。有多年平均 径流系数、年径 流系数 、次径流系数 、洪峰径流系 降雨径流指由降雨所 形成的径流 。降雨形成径 流,就其水体的 运动性质,大致可以分 为两大过程 产流过程与汇流过程 ;如就其过程 所发生的地 点,可以分为在 流域面上进 行的过程与 在河槽 行的过程。即:降雨径流 产流过程(即 形成过程 蓄渗过程) 域面上 的过程 坡地汇流 汇流 过程…… 河槽汇流 河槽里的过 以上每一过程只是表征 径流形成在 这一过程中 的主要特征 。
它们既有区 别,又互相交错 一过程是后一过程的 必要条件和 准备,后一过程是 前一过程的 继续与发展 指降雨量中扣除植物截 等各种损失后所剩下的 那部分量。也叫做有效 降雨。净雨量就等 于地面径流 ,因此又叫做 地面径流深 度。在湿润地区 ,蓄满产流情 净雨就包括地面径流和 地下径流两 部分。 下垫面因素 降水落至地 面后,在形成径流 的过程中受 到地面上流 域自然地理 特征(包括地形、植被、土 壤、地质)和河系特征 (河长、河网密度、水系形状等 )的影响,这些影响因 素统称下垫 因素。它也是制约河)川其它水文 现象的重要 因素。 产流 降雨量扣除 损失量即为 产流量。降雨损失包 括植物截留 主。产流量是指降雨形成径 流的那部分 水量,以mm计。由于各流域 所处的地理 位置不同 各次降雨特性的差异,产流情况相 当复杂。为了便于分 析计算,把产流概化 成两种形式 (1)蓄满产流:在南方湿润地区或北方 多雨季节,流域蓄水量 较大,地下水位较 高,一次 降雨后 ,流域蓄水很 容易达到饱 和,它不仅产生 地表径流,而且下渗水 量中不全是 损失,其 中一部分 成为地下径 流,所以产流包 括地面径流 和地下径流 两部分;(2)超渗产流:在北 方干旱 地区或南方 少雨季节,流域蓄水较 少,地下水埋藏 较深,一次降雨后 流域蓄水达 不到 饱和,下渗水量全 部属于损失 ,不形成地下 径流,只有当降雨 强度大于下 渗强度时才 产生超 汇流在流域面积 上,降雨产生地 面水流汇向 低处的现象 。流域汇流包 括坡地汇流 和河槽汇流 两个 阶段。降雨充满地 面坑洼后,便开始沿坡 面流动叫做 坡地汇(漫)流。它是由无数 股彼此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