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反器材狙击步枪的未来之路将走向何方?

    1年前 | admin | 158次围观

    阅读前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中华网军事频道”进行关注,每日免费洞察国际热点资讯,建立深度阅读关系!

    据报道,美国为乌克兰提供的大量“标枪”反坦克导弹给俄罗斯地面部队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可见随着军事科技不断发展,目前各国现役的反坦克导弹皆具执行反装甲、反器材、反人员等多种任务的能力,同时相较于旧型反坦克导弹,有效射程增大,打击精准度提高,作战所需班组成员减少。

    而反器材狙击步枪,作为以远距离、高精度对敌方高价值、低装甲目标进行毁伤的武器,为了应对装甲防护能力日益增强现状,反器材狙击步枪不得不朝着大口径、超重型方向发展,作战所需班组成员构成随之复杂化,精度也随着射程提高而降低。

    面对这些问题,反器材狙击步枪的优势在反坦克导弹不断发展的现状下逐渐消失,反器材狙击步枪的未来之路将走向何方?

    一、反器材武器的前身——反坦克步枪的兴起与衰落

    现代反器材武器由一战和二战时期大放异彩的反坦克步枪发展而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前苏联制造的PTRD-41反坦克步枪。PTRD-41全重20公斤,口径14.5mm,采用半自动射击,发射14.5mm×114mm弹药,装备5发装弹匣,可配备钨芯穿甲弹,穿甲燃烧弹等,使用特殊穿甲弹时100米内可以垂直穿透40mm厚装甲。

    该武器列装时恰逢莫斯科保卫战,以其优越的作战性能在战场上大放异彩,大口径穿甲弹使其能够击穿当时德军所装备的大部分装甲车辆,并且其较好的便携性能够让苏军士兵快速部署形成战斗力,结构简单且造价便宜的特点使其在短时间内被大量生产并得以快速列装。PTRD-41的大量列装对德军庞大的装甲兵团带来巨大的威胁,在苏德战场上表现出色,甚至连德军也青睐缴获来的PTRD-41。

    至今,仍有部分国家或地区的武装力量配有此武器,或者对此进行改装使用。

    自二战中期开始,随着坦克的装甲不断得到强化,也受到技术的限制,反坦克步枪难以击穿加强后的重型坦克。二战末期,德国研制出“铁拳”反坦克火箭筒,凭借其强大的毁伤能力与简单化的操作,逐步取代了反坦克步枪在战场上的地位。

    二、反坦克步枪的演变——反器材狙击步枪诞生

    反器材步枪全称为反器材狙击步枪(Heavy Sniper Rifle,HSR),亦称大口径狙击步枪。反器材步枪的设计来自两次世界大战被大量使用的大口径反坦克步枪。由于现代坦克装甲保护力极高,极难击穿,于是大威力步枪的用途必须有所改变。

    至20世纪80年代,随着作战形态的改变和武器装备的发展,针对远距离、高价值、轻装甲目标进行打击的要求,各国开始在反坦克步枪的基础上研发精度更高的,射程更远的特种武器——反器材狙击步枪。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各国均研制出具有代表性和特色的反器材狙击步枪,在地区冲突和反恐行动中被大量运用。

    被认为几乎占据了12.7毫米狙击步枪市场统治地位的美国M82A1“巴雷特”狙击步枪是反器材狙击步枪的典型代表。该枪装备于美军特种部队和部分西方国家军警部队。M82A1是半自动狙击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半自动发射方式,使用大口径12.7×99 NATO(.50 BMG,12.7 毫米)弹药,有效射程约1500米。

    在阿富汗战争等美军的多次境外作战行动中,曾用其成功摧毁多辆轻型装甲车、无人机、工事掩体、船只等有一定防护能力的高价值目标,并且在远距离上击杀敌方作战人员,取得了不俗的战绩。同时在反恐缉毒的作战行动中表现优异,对敌车辆、直升机、快速小艇等能及时的进行打击摧毁。

    俄罗斯的DXL-4型狙击步枪“塞瓦斯托波尔”。该枪由俄罗斯洛巴耶夫武器公司制造,全长1400毫米,重8.5千克,弹药口径为.408CT、.375CT,5发弹匣供弹 ,有效射程约2 300米。在近期的俄乌战争中多次参与作战行动,其突出的表现受到了各国军事界的广泛关注。

    三、反坦克步枪的演变——反坦克导弹横空出世

    反坦克导弹是反坦克步枪发展的另一个分支,其最初为德国在反坦克步枪基础上研发的单兵火箭筒“铁拳”,由于当时的火箭筒射程近,精度差,德国人又研制出世界第一款反坦克导弹“X-7”。虽然德国不久后战败,但该导弹的研发为未来反坦克导弹的兴起打下了一定基础。

    二战结束后,法国率先研制出世界第一款实战型“SS-10”反坦克导弹,采用目视瞄准,有线制导的方式,但由于其体型过于庞大,配套设备较多,该型导弹常装备于装甲车上,瑞典甚至将其装备于军舰,作为小型反舰导弹使用。

    上世纪70年代,反坦克导弹开始了其“单兵化”的道路。如苏联时期“AT-4”系列导弹,德法共同研发的“米兰”反坦克导弹,美国的“陶式”、瑞典的“比尔”。尤其是“比尔”反坦克导弹,是全世界最早装备部队的“攻顶”式反坦克导弹,有效地避开坦克等装甲目标防护力最强的侧面,转而攻击防御力最为薄弱的顶部。

    “比尔”导弹采用光学瞄准与跟踪,射程150m-2000m,一般战斗班组由一名发射手、一名装弹手组成,紧急情况下可由一人独立完成战斗任务。

    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限指令传输的红外半自动跟踪制导体制在技术上的先进性遭到削弱,美军随后启动了新型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系统的研制计划。1996年,美国装备新研发出的“标枪”单兵反坦克导弹,其采用“俯冲攻顶”攻击模式,外加红外焦平面阵导引头,能够实现全自动导引,具有反坦克、反直升机能力,兼具夜战、“射后不管”的性能,射程高达2500m,可由单兵携带使用。

    经过现代科技的赋能,反坦克导弹朝着轻量化、小型化、高精度高速发展。未来第五代反坦克导弹更是“多技傍身”,将采用“多模复合制导技术”、“多模战斗部技术”、“先进发动机推动技术”等先进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能够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相比之下,反器材狙击步枪发展面临诸多问题。

    四、反器材狙击步枪路在何方

    (一)反器材狙击枪面临的窘境

    便携性、机动性不尽人意。当下狙击作战单元需要配备大量辅助装备与一定数量的协同人员。例如,狙击手仅携带一支DXL-4M塞瓦斯托波尔反器材狙击步枪就重达9公斤,还需要有观察手携带风速计,气压计,望远镜,测距仪等各项装备,针对特定任务可能还需配备能够近场控制的机枪手或步枪手等。无疑增加了人员暴露的风险,影响了作战单元的机动灵活性,不利于该种枪械所适用的特种任务。

    狙击手培养成本过大,时间过长。相比培养一名反坦克导弹的操作手,培养一个能够有战斗力的狙击小组显然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成本。例如俄军培养一个训练有素的DXL-4M狙击小组,至少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花费至少在300-400万卢布之间,而反坦克手则只需花几个月,无论在物质还是时间精力方面反坦克手的培养无疑更具优势。

    随着射程增加,精度难以保证。在较远的距离上,反器材狙击武器命中目标的难度极大,取决于天气、自然环境、武器的性能、子弹的特性、狙击手的专业能力等种种因素,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相比之下,现代反坦克导弹拥有制导能力,还有强大的动力推进系统,在远距离仍能保持高精度、高毁伤的特性,在科技赋能下,反坦克导弹对人员技能的要求较低。

    (二)反器材狙击步枪未来的道路

    反器材狙击步枪未来发展道路主要分为三个方向:一是提高精度——弹药智能化。将反器材狙击枪的弹药添加智能化设备,将传感器、电控飞翼等智能电子设备与子弹相结合,使子弹在飞行的过程中能够实时监测周围环境并做出相应反应,从而大大提高武器精度。

    二是适应战场——枪械模块化。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反器材狙击步枪需要快速部署,针对特情快速形成战斗力,捕捉稍纵即逝的战机。将枪械各部件进行科学地组合和组件化区分,使其能够通过改变部分组部件形成不同的枪支,提高在部分场合的机动能力与作战能力,从而得以在不同的战场条件下完成各项任务。

    三是简化操作——瞄准智能化。将火控系统、智能处理系统与瞄准镜相结合,射手能够在瞄准的同时通过瞄准镜完成测定目标的距离、计算弹道、环境参数、自动装定等活动,大大降低射手射击复杂性,迅速完成射击任务。

    武器装备影响着战争形态,战争模式的改变又影响着武器装备的发展。未来武器装备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紧跟时代潮流,在传统的基础上如果不进行自我革新,必将会因为不适应战场需求而被淘汰。(钟迅睿 李睿郑万芃 刘凯予)

    感恩您阅读,请点击下方

    在看+

    穿甲高爆弹_高速穿甲弹_m93高速穿甲弹

    点赞,

    国际局势更早知道

    m93高速穿甲弹_穿甲高爆弹_高速穿甲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