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地理蹊倾情首发编辑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虽免费交流使用,但保留谴责直接拿过去作为自己成果的部分使用者的权利。
导 读
新启程,新思路。地理蹊不搬运题目,而是分析题目中的解题思路与知识含义。期待您在留言栏内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以共同交流。欢迎关注“地理蹊”公众号,并用微信手机或PC版浏览。
可喜 可贺
地理蹊公众号的哔哩哔哩平台官方账号
粉丝已经突破一万了!
为了感恩众多粉丝的支持,
我们的b站账号
第一轮抽奖进行中,
还未关注,或者关注还未领取粉丝勋章
(粉丝勋章获得者,中奖比例高)的,
时不我待,抓紧时间哦!
时事链接
2021年3月22日,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题为“珍惜水、爱护水”。2021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为“海洋、我们的气候和天气”。
今年的两个“节日”,都与“水”有关,那么多的“水”,我们究竟有多“水”呢?因此,为了普及水资源知识及气象生活知识,也为了诸位小蹊瓜学习做题时的“得心应手”,地理蹊公众号特意推出系列文章,论述相关知识点,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的行星
地球,一颗蓝色行星,因水而兴、因水而名,故又被誉为“水的行星”。地球上的水呈固态、液态、气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和大气之中,形成各种水体,共同组成水圈。地球上的各种水体,海洋水是主要的,它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7%。分布于陆地上的各种水体,包括河水、湖泊水、沼泽水、地下水、冰川等,水量还不足全球水储量的3%。
水是生命之源,是维系生命的基本要素。虽然地球的水面远大于陆地(地球约有71%的表面为水覆盖),但是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液态)淡水量,却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
其中,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体,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水量占全球淡水储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此外,大气层中也有少量水(水汽)的存在。
海洋定义
“海洋”二字,《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海——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湖)、里海。洋——地球表面上被水覆盖的广大地方,约占地球面积的十分之七,分成四个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而词典对“海洋”二字的解释,更是简洁明了——“地球表面连成一体的海和洋的统称。”
那么,地球上的“海”和“洋”都有哪些?略述如下:太平洋是世界第一大洋(面积占世界大洋总面积的一半),南北间最大距离达17200千米。此外,太平洋也是最深的大洋,马里亚纳海沟(海深11034米)即位于太平洋西部。
大西洋(面积和平均深度均居世界第二),位于欧洲、非洲、(南、北)美洲之间,呈S形分布。印度洋是第三大洋,处于大洋洲(东)、亚洲(北)、非洲(西)及南极洲(南)的包围圈中,大部分位于热带和南温带地区。北冰洋(面积最小)以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之间。
由于接近或伸入陆地而或多或少与大洋主体相分离的(大洋的边缘)部分称为海。海的存在总是与陆地,包括大陆和岛屿对大洋的分隔相联系的。所以,海从属于洋,或者说是洋的组成部分。
其中,依据海和大洋分离的情况和其他地理标志,可以把海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一是内海,或称地中海(即四周几乎完全被陆地包围,只有一个或多个海峡与洋或邻海相通),如地中海、渤海等。
二是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以半岛或岛屿与大洋或邻海分隔,但直接受外海洋流和潮汐的影响),如白令海、南海等。
三是外海(位于大陆边缘,但与洋有广阔联系),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四是岛间海(大陆中由一系列岛屿所环绕形成的水域),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海水盐度
海水是一种含有多种溶解固体和气体的混合水溶液,主要由水(约占96.5%)、无机盐、有机物和悬浮物组成。海水中天然元素众多,其中以氯元素、钠元素、镁元素浓度最大。海水的味道之所以既咸又苦,是因为氯化钠(味咸)和氯化镁(味苦)是海水中主要的溶解盐类。
由于海水中溶解所有各种盐类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岩石风化产物及火山喷出物。其次,全球河流每年向海洋输送大量溶解盐)高中地理海雾,因此海水并不是人类可以利用的水资源(液态淡水),对于海水的利用(一般为淡化),人类犹如不谙世事的“小学生”。
注:海水盐度是指溶解于海水中的盐类物质与海水质量的比值,用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来量度。世界海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因受降水(赤道附近)、蒸发(高纬地区)和入海径流的影响而发生区域变化。在南北纬度40°之间,赤道带附近盐度最低,而两个副热带高压带盐度最高(蒸发量很大的红海,则可达到甚至超过40)。深层和底层海水一般低于35‰,变幅很小。
海水温度
太阳辐射是海水最主要的热源。大气对海面的长波辐射、海面水汽凝结、暖于海水的降水、大陆径流及地球内部向海水放出的热能,也是海水热量来源。海水热量消耗则以海面蒸发为主,此外,海面向空气的长波辐射和海面与冷空气的对流热交换,也可使海水消耗热量。
受太阳辐射及季风和洋流的影响,海洋表层水温的高低,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同一海区,一般夏季水温高于冬季——北半球大洋中最低温度出现在冬季(2—3月),最高温度出现在夏季(8—9月);不同海区,一般是低纬度水温高于高纬度。
此外,太阳辐射日变化主导水温日变化(一般只表现在深度10—20米以内的水层中),此外天气状况也有一定的影响。最低水温通常出现在4—8时,最高水温出现在14—16时,日较差在0.4—1℃之间。
注:海水表层的平均温度变化于-1.7—30℃之间。海水的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局部地区因受地形及洋流的影响而发生弯曲,全球最高水温位于西太平洋28°N(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暖流、海陆位置等影响)附近,因位于赤道以北地区,故称“热赤道”。水温从热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由于陆地集中于北半球,故北半球的海水等温线分布较不规则,而南半球的等温线近似于(纬线)平行。同时,北半球水温略高于南半球同纬度的水温。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海水密度值约为1.022-1.028克/立方厘米。海水密度的变化比较复杂,与温度、盐度和压力都有关系。当温度升高时,密度减小;盐度增加时,密度增大。纯水密度在温度4℃时最大,海水最大密度的温度则随盐度增加而降低,结冰温度也随盐度增加而(较缓和)降低。
在大洋表层,海水密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盐度的变化。例如,大西洋赤道附近温度偏高,盐度稍低,表层密度小,由此向两极逐渐增大。在副热带海区,虽然盐度偏大,但因温度下降幅度不大,尽管密度增大高中地理海雾,却没有出现极值。
随着纬度增高,虽然盐度剧降,但因温度降低引起的增密效应,比盐度降低引起的减密效应要大,所以密度继续增大。最大密度出现在寒冷的极地海区。在河流入海口,由于盐度低,因而密度较小,但河水携带的泥沙可使密度变大。
海水结冰
当温度降至冰点并继续失热时,海水就会结冰。一切出现在海上的冰统称为海冰,包括大陆冰川滑入海中的淡水冰和由海水直接冻结而成的咸水冰。海冰通常出现于极地和高纬度海区,但因风的吹动、洋流及水深等原因,也可出现在中纬度海区(中国渤海湾海冰与之成因类似)。
海冰覆盖了大洋表面的3%—4%,对海水的热量交换和大洋环流有着重要的作用。海上漂浮的巨大冰块,又称“冰山”,它是由大陆冰川的边缘冰体断裂、解体、下滑入海形成的,对航运(撞击冰山而沉船)能构成巨大威胁,属于一类中高纬度地区常见的海洋(自然)灾害。由于海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因此海水温度变化比陆地小得多。
注(补充)——海水颜色及透明度
海水的颜色决定于海水对阳光的吸收和反射状况。太阳光中的红光、橙光和紫光进入海水后,在水深20米以内即被吸收。绿光、黄光伸入略深,极少量蓝光能伸进1000米以上。射入海水的光线除被吸收和反射(含浮游生物的吸收和反射)外,还要受到悬浮微粒和水分子的散射,最后只剩下蓝光,所以海水呈现蓝色。
沿岸海水多呈绿、黄和棕色,部分原因便是由于生物丰富和河水带来泥沙所致。海水透明度则与海水颜色、悬浮物质、浮游生物、海水涡动、入海径流及(天空)云量有关。一般愈近大陆透明度愈低,愈近大洋中部透明度愈高。
重庆南开中学2021届
高三(上)半期模拟测试
基瓦利纳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一座小镇,它位于一条狭长的沙坝上,海拔约1.8-3米。历史上,在一年中的大多数日子,基瓦利纳几乎被厚厚海冰包围,每到秋冬季多暴风雪发生。近50年来,由于全球变暖效应,海水侵蚀使基瓦利小镇岛屿面积急剧减少,预计到2025年,该小镇将会彻底沉入海底。读图回答6-8题。
6、形成狭长沙坝的地质作用是
A.冰川侵蚀
B.海浪堆积
C.珊瑚堆积
D.火山喷发
7、当基瓦利纳小镇处于一年中冰雪融化最多的时候,该区域
A.出现极夜现象
B.暴风雪频发
C.河流从东面冲刷岛岸
D.受温暖西风影响
8、近50年来,基瓦利纳小镇岛屿面积急剧减少最主要原因是
A.暴风频率增加,风浪侵蚀海岸加剧
B.海平面上升,岛屿沿岸低地被淹没
C.植被遭破坏,抵抗侵蚀的能力下降
D.海冰消融,失去海冰对岛岸的保护
答案及解析
6、形成狭长沙坝的地质作用是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答案:
B.海浪堆积
解析:
狭长沙坝,在发展的最终阶段,就有可能成为“潟湖”:浅水海湾因湾口被淤积的泥沙封闭形成的湖,也指珊瑚环礁所围成的水域(有的高潮时可与海相通)。
【继续滑动查看】
潟湖的成因:一般需要有(江河汇入)充足的泥沙(珊瑚礁)。江河,不仅会带来泥沙,还会形成河口海湾(前提条件),再经过海水的向岸(横向)运动,将泥沙推向海岸堆积形成沙堤(障壁岛)、沙嘴,然后慢慢与外海分离,形成湖泊。潟湖可分为淡水和咸水潟湖(主要看河流水的注入量及整体蒸发量)。
由此可知,沙坝最终成形的物质基础是陆地的沙源,但是动力因素则是由于海水的向岸运动。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7、当基瓦利纳小镇处于一年中冰雪融化最多的时候,该区域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答案:
C.河流从东面冲刷岛岸
解析:
当基瓦利纳小镇处于一年中冰雪融化最多的时候,即属于北半球的夏半年(大约在7月),这时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即北极附近极昼),当地暴风雪较少。
【继续滑动查看】
由于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再加上山地降水影响,河流补给水源充足,易导致入海径流(流水)从东面冲刷岛岸。故A、B二项错误,C项正确。
当地纬度大致为67°N,常年受极地东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交替控制,跟温暖西风(盛行西风)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
8、近50年来,基瓦利纳小镇岛屿面积急剧减少最主要原因是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答案:
D.海冰消融,失去海冰对岛岸的保护
解析:
根据材料,“历史上,在一年中的大多数日子,基瓦利纳几乎被厚厚海冰包围……近50年来,由于全球变暖效应,海水侵蚀使基瓦利小镇岛屿面积急剧减少”,我们可知当地岛屿面积减小,主要是因为海冰消融,失去了海冰对岛岸的保护。故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
注意: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为1.8毫米/年,而我国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是2.5毫米/年。即使以我国的平均值来计算,50年时间,海平面升高不过0.125米,不至于说成“岛屿面积急剧减少”。
河北省重点中学
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亚速海是东欧的一个“陆间海”,顿河从其东北部注入平均水深不到1米的塔甘罗格湾,是地球上候鸟迁徙的东欧线路的必经之地。候鸟一般会在此做大约7-10天的停留、觅食,以补充体能。刻赤海峡是连接黑海和亚速海的唯一通道。横跨刻赤海峡的公路、铁路两用桥——刻赤海峡大桥连接克里米亚半岛和俄罗斯本土的塔曼半岛,已于2018年5月正式通车。之前,甲、乙之间的轮渡是克里米亚半岛与俄罗斯本土之间的唯一地面客运线。下图示意亚速海及其周边地区。
(1)刻赤海峡跨海大桥投入使用后,图中甲、乙两地之间的轮渡客流量大幅下降。请分析其原因。(6分)
(2)候鸟主要“落脚”于亚速海东北部的塔甘罗格湾附近。请简要分析原因。(6分)
(3)亚速海北岸平行分布着多个伸向海洋的半岛状沙洲。请简述其形成过程。(6分)
答案及解析
(1)刻赤海峡跨海大桥投入使用后,图中甲、乙两地之间的轮渡客流量大幅下降。请分析其原因。(6分)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答案:
①大桥通车后,甲乙之间运输方式多元化,分散了轮渡客运量;(2分)
②亚速海雾日多、风浪大,铁路和公路连续性强,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轮渡连续性差,轮渡交通受其影响大);(2分)
③公路和铁路时效性与灵活性优势明显,更适合旅客运输(轮渡时效性与灵活性差)。(2分)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五大运输方式的利弊:
一是铁路运输方式以运送量大、运价低廉及受(恶劣)天气条件影响小而著称(灵活性差,速度慢,前期建设投入大);
二是公路运输方式以灵活机动、运价较低而备受欢迎(运量小,适合短途);
三是航空运输方式以时效性强而知名(运价高,灵活性差,前期投入大,受云雾、雨雪等自然条件影响大);
四是水路运输方式的优缺点,与铁路运输类似——主要有运量大、运价低廉的优点(灵活性差,速度较铁路更慢);
五是管道运输方式以连续性、安全性和低能耗等优点而闻名(运输介质有限,多为液态、气态、粉状等)。
据此可知,亚速海的轮渡,受自然条件影响(海雾、风浪)大,而铁路和公路受自然因素影响小,且连续性强。此外,陆路交通运输,时效性强,灵活性优,对于旅客的吸引性较强(即运输方式多元化,分散了客流)。
(2)候鸟主要“落脚”于亚速海东北部的塔甘罗格湾附近。请简要分析原因。(6分)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答案:
原因:
①海水较浅,水体更新周期短,水质较好;(2分)
②顿河带来大量泥沙等营养物质(水浅。光合作用强)。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繁殖,鱼虾丰富,候鸟食物来源充足;(2分)
③水浅,更利于鸟类捕食。(2分)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候鸟落脚且数量多的原因,一般与栖息地(水体更新周期短,水质好,环境较优)及食物(生存,饵料丰富——入海径流的泥沙、浅海大陆架等渔场因素)有关。此外,浅水区,更利于鸟类捕食(这一点,可以结合生活常识。深水,鸟类无落脚点,觅食难度大)。
(3)亚速海北岸平行分布着多个伸向海洋的半岛状沙洲。请简述其形成过程。(6分)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答案:
①入海河流搬运来大量泥沙,在入海口附近堆积;(2分)
②常年盛行偏北(东北)风,风力推动海流沿北岸向西南运动;(2分)
③海流对河口附近的泥沙进行侵蚀、搬运向西南方向沿途堆积,形成半岛状沙洲。(2分)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半岛状沙洲的成因,与潟湖的沙堤成因类似,即(河流)流水堆积形成沙洲,偏北风的风力作用,形成海流沿北岸向西南运动,再加上海流的侵蚀、搬运作用形成半岛状沙洲。
广东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2021届高三联考
19、【选修2:海洋地理】(10分)
海雾是在海洋的影响下发生在海上或沿海地区上空低层大气中凝结的水滴或冰晶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一种天气现象。某年4月某时段渤海曹妃甸附近海域发生了海雾。本次海雾维持时,该海域盛行东南风,海气温差基本维持在3℃以内。图10是4月27日8时至30日20时曹妃甸附近海域海、气温度变化。
指出本次海雾形成的时段,并分析形成本次海雾的原因。
答案及解析
指出本次海雾形成的时段,并分析形成本次海雾的原因。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答案:
28日—29日。(2分)
东南风带来暖湿气流,提供充足水汽;(2分)
海温低于气温,大气降温,水汽凝结;(2分)
气温逐渐降低使得海气温差逐渐减小到3℃以内;(2分)
海温低于气温,导致大气存在逆温层,大气稳定利于形成雾。(2分)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雾的形成三要素:一是气温冷却,或温差大;二是水汽充足;三是稳定的大气环境,即晴天微风。由此可知,在4月28日—29日,海温低于气温,气温冷却,水汽易凝结。其次,此时海域盛行东南风,从海洋(或低纬地区)带来充足暖湿水汽(气流)。最后,根据图文材料,我们可知海温(即下垫面或近地面温度)低于气温(且海气温差小,对流运动弱),对流层底部生成逆温层,大气环境稳定,利于形成及维持海雾。
— 往期精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