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课标稿

    1年前 | admin | 137次围观

    第三章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课标要求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图3.2直观地说明各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本节案例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

    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体验到各种水及水的循环,因此对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容易理解。但是由于基础知识积累不足,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不易理解。尤其是案例分析时对选定区域的综合自然地理背景不熟悉,分析不透。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②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③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地理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课前布置考察任务:利用周日休息时间城西公园、沿河公园参观涡河和襄阳河,加深学生对地球上水的认识。②学生根据图3.2,自主讨论读图思考题目,理解自然界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③由黄河断流现象,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黄河断流带来的危害、断流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黄河断流的方法和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形成辩证的唯物主义认识观。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陆地水体相互关系。②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六、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法、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演示法、自学指导法

    发表评论